乃例括相從,附入大部。至於詞旨愜當,未善精窮。比 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者,識度明達,為國監寫藏經, 更整改就,所合者名題前後,甚得理致。且今見翻諸 經,有多是大集餘品,略而會之,應滿百卷。若依梵本, 此經凡十萬偈,據以《隋文》,可三百卷。崛多曾傳,于闐 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彼王純信,敬重大乘,宮 中自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王躬受持,親執鎖 鑰,轉讀則開,香華供養。或以諸餅果誘引小王,令其 禮拜。此國東南可二十餘里,山甚巖險,有深淨窟,置 「大集《華嚴》、方等、寶積、《楞伽》、方廣、舍利弗、花聚」二陀羅 尼、都薩羅藏、《摩訶般若》、八部、《般若》《大雲經》等,凡十二 部,減十萬偈,國法相傳,防衛守護。又有入滅定羅漢 三人,窟中禪寂,每至月半,諸僧就山,為其淨髮。此則 人法住持,有生之所憑賴。崛多道性純厚,神志剛正, 愛德無厭,求法不懈,博聞三藏,遠究真宗,遍學五明, 兼習世論。經行得道場之趣,總持通神咒之理。三衣 一食,終固其誠,仁濟弘誘,非關勸請。勤誦佛經,老而 彌篤。強識先古,久而逾詣。士庶欽重,道俗崇敬。隋滕 王遵仰戒範,奉以為師。因事塵染,流擯東越。又在甌 閩,道聲載路,身心兩救,為益極多。至開皇二十年,便 從物故,春秋七十有八。自從西服,來至東華,循歷翻 譯,合三十七部,一百七十六卷,即《佛本行集》《法炬》《威 德》《護念》《賢護》等經是也。並詳括陶冶,理教圓通,文明 義結,具流於世。初隋高祖又敕崛多共西域沙門若 那竭多、開府高恭息、都督天奴和仁,及婆羅門毗舍 達等,於內史內省翻梵古書。及乾文至開皇十二年, 書度翻訖,合二百餘卷,奏聞進內。時又有優婆塞,姓 瞿曇氏,名達摩般若,此言法智,父名般若流支。智本 中天竺國人,流滯東川,遂鄉華俗,而門世相傳,祖習 傳譯。高齊之季,為昭元都。齊國既平,佛法同毀。智因 僧職,轉任俗官,冊授洋州洋川郡守。隋氏受禪,梵牒 即來,有敕召還,使掌翻譯。法智妙善方言,執本自傳, 不勞度語。譯《業報差別經》等,成都沙門釋智鉉筆受 文詞,銓序義體,日嚴寺沙門彥琮製序。
達摩笈多
按《續高僧傳》,「達摩笈多,此言法密,本南賢豆羅囉國 人也,剎帝利種,姓弊耶伽羅,此云虎氏。有弟四人,身 居長子。父母留戀,不聽出家。然以篤愛法門,深願離 俗。年二十三,往中賢豆界鞬拏究撥闍城,此云耳,出 於究牟地,謂黃色花,因花園以得名也。僧伽羅摩,此 云眾園。舊云僧伽藍者,訛略也。笈多於此寺中方得」 落髮,改名法密,年二十五,方受具戒。其郁波第耶佛 馱笈多,此云覺密。阿遮利夜,名奮拏達多,此云德施。 又一阿遮利夜,名為普照,通大小乘經論咸能誦說。 行賓茶夜法,謂行乞食者,舊名為分衛。入第耶那,此 云念修,舊為禪那及持訶那,並訛僻也。恆入此觀,以 為常業。笈多受具足後,仍住三年,就師學問。師之所 得,略窺戶牖。後以普照師為吒迦國王所請,從師至 彼,經停一載,師還本國。笈多更留四年,住於提婆鼻 何囉,此云天遊也。天謂國王,遊謂僧處,其所王立,故 名天遊。舊以寺代之,寺乃此土公院之名,所謂司也, 廷也。又云招提者,亦訛略也。世依字解,招謂招引,提 謂提攜,並浪語也。此乃西言耳。《正音》云:「招鬥提奢,此 云四方」,謂處所為四方眾僧之所依住也。於是歷諸 大小乘國及以僧寺,聞見倍多,北路商人頗至於彼。 遠傳東域有大支那國焉,舊名真丹震旦者,並非正 音,無義可譯,惟知是此神州之總名也。初雖傳述,不 甚明信,未作來心,但以志在遊方,情無所繫,遂往迦 臂施國,六人為伴,仍留此國停住王寺。笈多遂將四 伴於國城中二年停止,遍歷諸寺,備觀所學,遠遊之 心尚未寧處。其國乃是北路之會,雪山北陰商旅咸 湊其境。於商客所又聞支那大國三寶興盛,同侶一 心屬意來此,非惟觀其風化,願在利物弘經。便踰雪 山,西足薄佉羅國、波多叉拏國、達摩悉鬚多國。此諸 國中並不久住,足知風土諸寺儀式。又至渴羅槃陀 國,留停一年,未多開導。又至沙勒國,同伴一人復還 本邑,餘有三人停在王寺,謂沙勒王之所造也。經住 兩載,仍為彼僧講《念破論》有二千偈,旨明三印,多破 外道。又為講《如實論》亦二千偈,約其文理,乃是世間 論義之法。又至龜茲國,亦停王寺,又住二年,仍為彼 僧講釋前論。其王篤好大乘,多所開悟,留引之心旦 夕相造。笈多係心東夏,無志潛停,密將一僧間行至 烏耆國,在阿拏寺講通前論。又經二年,漸至高昌, 客遊諸寺,其國僧侶多學《漢言》,雖停二年,無所宣述。 又至伊吾,便停一載。值難避地西南,路純砂磧,水草 俱乏,同侶相顧,性命莫投。乃以所齎經論權置道旁, 越山求水,冀以存濟。求既不遂,勞弊轉增。專誦觀世 音咒,夜雨忽降,身心充悅。尋還本途,四顧茫然,方道 迷失,踟躕進退,乃任前行,遂達於瓜州,方知曲取北 路之道也。笈多遠慕大國,跋涉積年,初契同徒,或留 或歿,獨顧單行,屆斯勝地,靜言思之,悲喜交集。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