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人弘,正欲闡揚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賴,法之 力也。宜銓舉業長者,可於大興國寺宣揚正法,當即 大眾還推念焉。」既預經綸,即弘敷訓,先舉大論,末演 小乘,辯注若飛流,聲暢如天鼓,三乘並騖,四部填煙。 其知名者,則慧達、法景、法楞、十力、圓經、法達、智起、僧 鸞、僧藏、靜觀、寶超、神素、道傑等五百餘人,並九土揚 名,五乘馳德,精窮內外,御化一方。消鄙恡於筵中,斷 封疑於理際。仁壽二年,獻后背世,有詔追王入輔。王 乃集僧曰:「今須法師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 朝。擬抗論京華,傳風道俗。」眾皆相顧,未之有對。王曰: 「如今所觀,念法師堪臨此選。」遂與同行。既達京師,禪 林創講,王自為檀越,經營法事。念登座震吼,四答冰 消。清論徐轉,群疑潛遣。由是門人慕義,千計盈堂,遂 使義窟經笥,九衢同軌。百有餘日,盛啟未聞。王又與 念同還并部,晉陽學眾,佇想來儀。王又出教令於寶 基寺開授,方面千里,法座輟音,執卷承旨,相趨階位。 會隋高晏駕,中外相疑,漢王列境舉兵,鯨鯢海陸。念 乘舋還里,與沙門明空等講宣二論。紹業滄溟,望風 總集。大業之始,載蕩妖氛,招引義學,光諸慧日。屢詔 往徵,頻辭不赴。以大業四年卒於滄土,時年七十有 四。渤海太守金紫光祿大夫歷陽公宋元亮及諸緇 素若喪厥親,為之建塔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師慧解 通微,祖習有所,乃為之《行狀》,援引今古,文質存焉。
智炬〈附慧感 慧賾〉
按《續高僧傳》:「智炬,姓吳氏,吳郡人。性矜莊,善機會,美 容貌,雅為眾表。又善草隸,偏愛文章。每值名賓,輒屬 興綴彩,鋪詞橫錦,勇思霏霜。而儀軌憲司,未沿流俗。 初聽興皇朗公講,討窮深,致學冠時雄,而神氣高標, 在物峰出。威儀庠序,容止端隆。雖寢處虛閒,立操無 改。有人私覘兩月,徒行。空野攝衣,無見抄反。欣其謹」 慎,故重敘之。講《四論大品》,洞開幽府,鏡識宗歸,披釋 金陵,望風頓帙,吐納機辯,適對當時。弘匠浙東,砥礪 前學,致使禹穴西騖,成器極繁。末於故都建初寺,又 講《三論》,常聽百人。蔣州刺史武山公郭演,隋之良宰, 創莅南藩,奉敬諮謁,降情歸禁。隋煬往鎮揚越,採拔 英靈。炬既譽洽東甌,名流西楚。徵君慧日,處以異倫, 而執志出群,言成世則,欲使道張帝里,學潤秦川。開 皇十九年,更移關壤,敕住京都之日嚴寺,供由晉國, 教問隆繁,置以華房,朋以明德。一期俊傑,並是四海, 搜揚規矩,特立清秀,不偶群侶,覃思幽尋,無微不討, 外辭以疾,內實傍通,業競六時,研精九部。纔有昏昧, 覽興賦詩,時暫闋餘,便觀統略,製《中論疏》,止解偈文, 責自所消,鄙而輕削。每講談敘,清攉宗致,雅涉曇影 之風;義窟文鋒,頗懷洪偃之量。時有同師沙門吉藏 者,學本興皇,威名相架,文藻橫逸,炬實過之。所以每 講序王,皆製新序,詞各不同,京華德望,餐附味道者 殷矣。而性罕外狎,課力逞詞,自非眾集,未曾瞻覿。以 大業二年正月卒於寺房,春秋七十有二。葬京郊之 南。門人慧感、慧賾,親承嘉誨,詢處有歸。後於江之左 右,所在通化,各領門侶,眾出百人,傳嗣宗勣,不爽遺 緒。
慧海
按《續高僧傳》:「慧海姓張氏,河東虞鄉人。久積焚熏,早 成慧力,年在童齔,德類老成。所以涉獵儒門,歷覽元 肆,雖未窮其章句,略以得其指歸。乃曰:『可以栖心養 志者,其惟佛法乎』!至十四,遂落髮染衣為沙門。大昭 元統,曇延法師弟子也。流心宗匠,觀化群師,十八便 講《涅槃》,至於五行、十德、二淨三點,文旨洞曉,詞彩豐」 贍。既受具戒,轉厭囂煩,屏跡山林,專崇禪業。居於弘 農之伏讀山。會周武肆勃,仁祠廢毀,乃竄身避難,奔 齊入陳。戒品無虧,法衣不捨。又採聽攝論,研窮至趣。 大隋御宇,方踐京邑,帝姊城安長公主有知人之鑒, 欽其德望,為立伽藍,遂受以居之,今之靜法寺是也。 課業四部,三學兼弘,門徒濟濟,於今傳美。末愛重定 行,不好講說,緘默自修,惟道是務,而無恃聲望,不言 加飾,直心道場,於斯人矣。仁壽已前,文帝頻頒璽書, 分布舍利,每感異祥,恆有延譽之美。故《感應傳》云:「初 海造塔於定州恆嶽寺,塔基之左有瀅,名曰龍淵。其 水不流,深湛懸岸。及將安置,即揚濤沸湧激注,通於 川陸。」父老傳云:「此水流竭不定,但有善事相投,必即 泄流奔注。」其徵感如此類也。後又送舍利於熊州十 善寺。有人攣躄及痼疾者,積數十年。聞舍利初到,輿 來禮懺。心既殷至,忽便差損,輕健而歸。久值亢旱,飛 塵天塞。又感甘澤,地如油塗,日朗空清,來蘇數萬。大 業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於本寺,春秋五十有七。初 病極,命諸徒曰:「吾聞上棟下宇,生民之齷齪;外槨內 棺,世界之縈羈。既累形骸於桎梏,亦礙生世於大患。 豈揖禮義於囂塵,卜宅葬於煩飾者也?宜宗焚葬,用 嗣先塵,貽諸有類矣。」弟子欽崇德範,收骨而建塔於 終南之峰,即至相之前嶺也。刻石立銘,樹於塔所。自 海之立寺,情務護持,勤攝僧倫,延迎賓客。凶年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