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名京邑云爾。
辯義
按《續高僧傳》,「辯義,姓馬氏,貝州清河人也。少出家,沉 靜寡世事,志懷恢厚,善與人交,久而篤敬,言無勃怒, 滔然遠量。初歸依猷論,師學雜心,貫通文義。年始登 冠,便就講說,據法傳導,疑難縱橫,隨問分析,曾無遺 緒。有沙門曇散者,解超邃古,名重當時,聞義開論,即 來讎擬,往返十番,更無後詞。義曰:『理勢未窮,何不盡 論』?」散曰:「余之難人,問不過十卿,今答勢不盡,知復何 陳。」當即騖譽兩河,甫為稱首。屬《齊曆》云:季周喪道,津 乃南達建業傳弘小論,屢移聲價,更隆中土。隋煬搜 選名德,令住日嚴,以義學功顯著,遂之關輔,諮議決 疑,日不虛席。京師俊德曇恭、道撫及賾淨等,皆執文 諮議,窮其深隱,並未盡其懷也。後以世會明時,寺多 高達,一處五講,常係《法輪》。義皆周歷觀詳,折中弘理。 而晦景消聲,不咎前失。必應機墜緒者,並從容辭讓, 無何而退,不欲顯黜於前。故英雄敬其卑牧,傳芳又 甚於昔。仁壽二年,隋漢王諒遠迎志念法師來萃京 室。王欲衒其智術也,乃於禪林寺創建法集,致使三 輔高哲,咸廢講而同師焉。義廁其筵肆,聆其雅致,乃 以情之所滯,封而問之,前後三日,皆杜詞莫對。念處 坐命曰:「向所問者,乃同疑焉。請在下座,返詢其志。」義 潛隱容德,世罕共宗。及見慧發,不期合京,竦神傳聽。 其為顯晦,皆此類也。煬帝昔位春宮,獻后崩背,召日 嚴大德四十餘人,皆四海宗師,一時翹楚。及義對揚 元理,允塞天心。沙門道嶽,命宗《俱舍》,既無師受,投解 莫從,凡有疑議,皆齎而取決。嶽每歎曰:「余之廣揚對 法,非義孰振其綱哉?」故洽聞之美,見稱英達。時有沙 門智炬、吉藏、慧乘等三十餘人,並煬帝所欽,日嚴同 止,請義開演雜心。顧惟不競,即就元席。既對前達,不 事附文,提舉綱紐,標會幽體,談述元極,不「覺時延。」其 為時賢所重如此。以大業二年遘疾,卒於住寺,春秋 六十有六。葬京郊之南,東宮舍人鄭頲為之碑頌。初 義仁壽二年,奉敕送舍利於本州寶融寺,既達州治, 忽放光明。寺僧智耀先有舍利九分,將入道場,數之 加得十二分。又放光明,隨人緣念,色相不同,青紅紫 白,同時異見。或佛像僧形重㳫而出。前後放光,日流 數度。將入塔夕,復於基上氣發黃紫,去地四尺。填平 後夜,又放大光,上屬星漢,下遍城邑,合境頂戴,欣其 嘉瑞。四年春末,又奉敕廬州獨山梁靜寺起塔。初與 官人案行置地,行至此山,忽有大鹿,從山走下,來迎 於義。騰踊往還,都無所畏。處既高敞,而恨水少,僧眾 汲難。本有一泉,乃是僧粲禪師燒香求水,因即奔注。 至粲亡後,泉涸積年。及將擬置,一夜之間,枯泉還涌。 道俗欣慶。乃至打剎起基,數放大光,如火如雷,旋遶 道場,遍照城郭。官民同見,共嗟希有。
明舜〈附慧相〉
按《續高僧傳》,「明舜姓張,青州人。少在佛宗,學周經籍, 偏以智論著名。次第誦文六十餘卷,明統大旨,馳譽 海濱,解慧連環,世稱雄傑。值法滅南投,屆於建業,栖 止無定,周流講席。後過江北,住安樂寺。時弘論府,肆 意經王,大小諸乘,並因准的,盛為時俊所採。時沙門 慧乘辯抗淮陽,義歸有敘,從舜指摘大論,定其宗領」, 遂爾弘導。累稔栖意未終,夕經入夢,具見冥官徵責 福業,舜答講《智度論》,并誦本文六十餘卷。冥官云:「講 解浮虛,誦文是實。餘齡未盡,且放令還。」既寤,便止談 論,專私自業。未為晉王召入京輦,住日嚴寺。傳燈事 絕,終窶其心。時敘元義,頓傾品藻。仁壽四年,下敕造 塔,令送舍利於蘄州福田寺。以大業二年卒於京寺。 春秋六十矣。門人《慧相》者。慧聲有據。崇嗣厥業。扇美 江都。
智梵
按《續高僧傳》,「智梵,姓封氏,渤海條人。後因祖父剖符, 遂居涿郡之良鄉焉。岐嶷彰美,早悟歸信。年十二,屆 河間郡,值靈簡禪師,求而剃髮,遂遊學鄴都,師承大 論、《十地》等文,並嘗味弘旨,溫習真性,俊響遐逸,同侶 歸宗,二十有三,躬當師導。後策錫崤函,通化京壤,綿 歷二紀,利益弘多,結眾法筵,星羅帝里。」開皇十六年, 天水、扶風二方勝壤,聞梵道務,競申奏請,有敕許焉。 梵住吹虛舟,憩翼天水,大行道化,信靡如風。仁壽末 年,重還魏闕。法輪重轉,學侶雲隨,開袠剖文,皆傳義 旨。其年季春,奉敕置塔於郢州寶香寺,仍於塔東流 水獲毛龜八枚。寺內基東池內又獲八枚,皆大小相 似,與世無異,但毛色青綠,可長三寸,背上橫行,五節 而起,光相超異,出水便靡,但見綠甲入水,毛起歷然。 上竦具以奏聞,由是騰實楚都,知名帝闕。大業五年, 又應詔旨令住禪定,靜緣攝想,無替暄寒。九年二月 四日卒於寺房,春秋七十有五。遺囑施身,門徒遵旨, 乃送終南山。鳩集餘骸,緘於塔內。外施銘文,于今傳 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