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則青丘主宰禪居,誦大悲佛頂,俱一億遍。」楚執柯伐 木,熏習相資,登此近圓,勤學不懈,敏慧夙成,俱舍一 宗,造微臻極。遂傳講《圓暉疏》十許遍,後該覽《大藏》三 遍,乃慨儒家為佛教之文,而多謬解,解既謬矣,事多 誤用。擬白樂天《六帖》,纂釋氏義理文章,庶事群品,以 類相從,建其門目,總括大綱,計五十部,隨事別列,四 百四十門。始從《法王利見部》,終《師子獸類部》,其間物 類,檢括周全,令供筆之時,必無告乏矣。一十年中,孜 孜罔倦。起晉開運二年至顯德元年畢進呈,世宗敕 付史館,賜紫衣,仍加號明教大師。以開寶中終於龍 興伽藍,俗壽七十四,法臘五十四。楚始謀此作,隨得 便書,裒多益寡,日居月諸,鬱成編錄。忽因本院門古 石上有《六帖》二字,天然分明。睹此靈符,乃知宿定,搜 今斡古,筆不停綴。時樞密相國王公朴為楚作序,冠 於編首,今行於寰海矣。初楚著述心亦勞止,而雙目 喪明,醫工莫療,遂冥心懺過,慮刪碎教文,裁量差脫, 如是虔虔,更無間息,再歲還明。人謂其徵感焉。

晤恩

按《宋高僧傳》:「晤恩,字修己,姑蘇常熟人也。姓路,母張 氏,嘗夢梵僧入其家而妊焉。及穉孺,見沙門相,必起 迎迓年十三,聞誦《彌陀經》,遂求出家。親黨饒愛,再三 沮之,乃投破山興福寺受訓。後唐長興中,受滿分戒。 登往崑山慧聚寺,學南山律。晉天福初,從檇李皓端 師聽習經論。懸解之性天然,時輩輒難抗敵。後微聞」 天台三觀六即之說,冥符意解。漢開運中,造錢唐慈 光院志。因師講貫,彌年通達《法華光明經》《止觀論》,咸 洞元微,尋施覆述出,弟子相次角立。雍熙三年八月 朔日,恩於中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滅不恆,謂門人 曰:「吾報齡極於此矣。」乃絕粒禁言,一心念佛。次夢擁 納沙門,執金罏焚香,三遶其室。自言「祖師灌頂,來此 相迎,汝當去矣。」夢覺,呼弟子至,猶聞異香。至二十五 日,為弟子說《止觀旨歸》及《觀心義》。辰時端坐,面西而 化,享年七十五,僧臘五十五。其夜院僧有興、文偃等, 皆聞空中絲竹嘹亮,而無𩊠鼓,且多鈴鐸,漸久漸遠, 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西域法焚獲舍利,青白圓 粒。無筭恩平時謹重,一食不離衣缽,不畜財寶。臥必 右脅,坐必跏趺。弟子輩設堂居,亦同今之禪室。立制 嚴峻,日別親視明相,方許淨人施粥。曾有晚飲薯蕷 湯者,即時擯出,偏誨人以彌陀淨業,救生死事。受教 得生,感祥可見者,往往有之。凡與人言,不問賢不肖, 悉示以一乘圓意。或怪不逗機者,乃曰:「與作毒鼓之 緣耳。」不喜雜交遊,不好言世俗事,雖大人豪族,未嘗 輒問名居,況肯趨謁輕造其門乎?先是天台宗教,會 昌毀廢,文義殘缺,談妙之辭,沒名不顯。恩尋繹十妙 之始終,研覈五重之旨趣,講《大元義》文句止觀二十 餘周,解行兼明,目足雙運,使《法華》大旨,全美流於代 者,恩之力也。又慊昔人科節與《荊溪記》不相符順,因 著《元義文句》《止觀》《金光明》《金錍論》科總三十五帖,見 行於世。吁!河漢中有魚泝流而上者何?潛泳有所取 故恩公不寬,乘戒而出,弟子十有七人,求解而行行 耳。

義寂

按《宋高僧傳》:「義寂,字常照,姓胡氏,溫州永嘉人也。母 妊娠,公自不喜葷血,生乃首蒙紫帽而誕焉。幼啟二 親,堅求去俗,旋入開元伽藍,師授《法華經》,期月而徹。 寺之耆老,稱歎希有。受具已,往會稽,學南山鈔。既通 律義,乃造天台山,研尋止觀。其所易解,猶河南一遍 照也。先是智者教跡,遠則安史兵殘,近則會昌焚毀」, 零編斷簡,本折枝摧,傳者何憑?端正其學,寂思鳩集 也。適金華古藏中得《淨名疏》而已。後款告韶禪師,囑 人泛舟於日本國,購獲僅足。由是博聞多識,微寂此 宗,學者幾握半珠,為家寶歟。遂於佛隴道場國清寺 相繼講訓。今許王錢氏在兩浙日,累請開演,私署「淨 光大師」,并紫方袍,辭讓不受,卻而不稱。及興螺溪道 場,四方學侶,霧擁雲屯。太平興國五年,朝廷條貫緇 伍經業,寂從山入州治寺,寺東樓安置。樓近大山,夜 夢剎柱陷沒於地,意頗惡之,自徙於西偏僧房。其夜 春雨甚,山崩樓圯,人咸謂寂先見同修報,得之眼焉。 因受黃巖邑人請,乘舟泛江放生,講《流水長者品》。至 海門靈石,是智者冬「居道場也。勸人修寺塑像,入緣 者繁沓。今上遣高品衛紹欽入山重建壽昌寺也。」諸 官同命受菩薩戒。雍熙初,永安縣請於光明寺受戒, 古殿像隳腹中,獲發願辭。即唐咸通六年沙門希皎 施戒,勸七鄉人裝塑尊像,願捨報為男子,童真出家, 常布褐傳法,利樂眾生云。觀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 年,臨海、縉雲、永康、東陽諸邑,請其施戒。九月,寂至自 太末,十月寢疾本院方丈。十一月四日囑戒門人:「不 許哭泣祭奠,應緣俗禮者,非吾弟子也。」即窆於方丈, 樹小塔焉。享年六十九,法臘五十矣。四方傳法弟子 見星而舍者數百人。寂平素講《法華經》并《元義》,共二 十許座,《光明》《淨名》《梵網》等經,《止觀》《金錍》等論、《法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