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祝髮於邑之西方寺,誓屏諸緣,直明涅槃妙旨。久 之,全體無礙。謁南楚,楚然之。洪武元年冬,以高行召 說法鍾山,賜食內庭。師有能文聲,上詔侍臣取而覽 之,褒美弗置。時蜀王椿為太祖所鐘愛,命儒臣李時 荊、蘇伯衡等與師論道無虛日。蜀王遇師甚恭,命撰 『坐心』」、「觀道」、「崇本」、「敬賢」四箴。牓於宮以自警。二十四年、 山西捕獲胡黨。舉師等往來胡府。坐罪入滅。

無慍

按《繼燈錄》:台州瑞巖恕中無慍禪師,台之臨海陳氏 子。七歲入鄉校,讀書不煩再授。年未冠,白父母,依徑 山寂照禪師剃落。謁竺元,以「狗子無佛性」話,未破疑 問。纔開口,被元一喝,遂大悟。呈偈曰:「狗子佛性無,春 色滿皇都。趙州東院裡,壁上挂葫蘆。」元乃發笑曰:「恁 麼會又爭得?」師拂袖而出。初住明之靈巖,遷瑞巖。洪 武七年夏,日本國主遣使入貢,就奏請師化其國。師 以老病辭,遂住鄞之翠山。一日忽遘微疾,索筆書偈 曰:「七十八年,無法可說。末後一句,露柱饒舌。咄!」端坐 而逝。

原淨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靈隱天鏡原淨禪師,會稽倪 氏,幼從至大寺,雪庭立公祝髮。及受具,遂往杭之集 慶,從天岸濟公學止觀。一日,師自謂:『從上諸老多由 教入禪,吾亦究別傳之旨乎』?登華頂參,無見睹,又如 玉几,見石室瑛室,與語,大奇之,曰:『吾法叔徑山元叟 和尚具大眼目,今代妙喜也。子欲了己躬事,往見勿 後』。」師遂參叟於不動軒。入門,叟震威一喝,師不覺汗 流浹背,即禮三拜。已而俾居侍司,繼掌記室。尋遊金 陵,見笑隱於龍翔,上江西,禮諸祖塔像。過臨川,訪文 靖公,道話契合。延師度夏,為作《斷江塔銘》《樸隱軒銘》。 至正丙申,出世邑之長慶,遷天衣。洪武五年,設廣薦 法會於鍾山,詔天下名宿輪座說法,師預焉。九年冬, 杭諸山請居「靈隱。」終時年六十七,臘五十五。

惟則

按《繼燈錄》:嘉興府海門天真惟則禪師,湖州費氏子。 母夢異僧分衛,覺而有娠。及誕,異香襲人。髫年出家, 遍參楚石千巖一十八位尊宿,皆機緣不契。後聞匡 廬無極源禪師,徑往叩之,源亦無啟發。後值源於廁 上,乃趨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源擒住曰:「道!道!」師 於言下釋然頓悟,但搖手而已。洪武初,嘗預廣薦法 會,以足疾賜歸。癸酉仲春,示微疾,一日清晨告眾曰: 「吾去矣。」即瞑目而逝。茶毗,獲舍利無算,頂骨、牙齒、舌 根不壞。建塔於福祐禪院。

福報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復原福報禪師,台之寧 海人。俗姓方,母張氏。稟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出 家。時石湖美公主淨慈,師往參,湖器之,為祝髮。徑山 元叟,門庭嚴峻,師以己事未明,往咨決之。叟問:「近離 甚處?」師云:「淨慈。」叟云:「來作甚麼?」師云:「久慕和尚道風, 特來禮拜。」叟云:「趙州見南泉作麼生?」師云:「頭頂天,腳 踏地。」叟云:「見後如何?」師曰:「饑來喫飯困來眠。」叟云:「何 處學得這虛頭來?」師曰:「今日親見和尚。」叟頷之。次日 命居侍司。明年升掌藏教。久之,出世慈溪廬山,遷越 之東山四明智門。洪武初,驛召道行沙門,師與徑山 以中及上竺日章偁赴京,館天界寺,屢入內庭,應對 稱旨。留三年,賜還智門,庵於寺東,扁曰「海印」,為終焉 之計。徑山虛席,起師補處,前往山象原,經始佛殿,未 就而終,師力完之甫八年,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請 偈,師叱曰:「吾世壽尚有三年。」已而果然。終時壽八十 四,夏六十四。門人奉全身窆寂照塔右之岡。

力金

按《繼燈錄》:嘉興府天寧西白力金禪師,吳都姚氏子。 幼依寶積院祝髮,初謁古鼎,鼎示以德山見龍潭話, 從而有契,俾掌記室。未幾,命首眾分座說法。至正丁 酉,出住瑞光。會天寧寺災,師為起廢帝,師授以「圓通 普濟」之號。師自幼喪父,惟有母存,乃去城東一舍,築 孤雲庵,以奉養焉。或譏之,師呵曰:「伱不見編蒲陳尊」 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初,遷淨慈。四年春,詔住天 界。見皇上於外朝,慰勞再三,恩意優渥,即令內官送 入院。繼復召入內庭,奏對稱旨,上大悅。是春詔建廣 薦法會於鍾山,命師總持齋事。五年復建大會。大駕 幸臨,命師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下環而聽之,靡 不悅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宿因未了,必當酬之, 汝等勿以勢相逼我。」未幾示微疾,委順而化。茶毘,舍 利無數,塔於嘉興城西環翠蘭若。

宗泐

按《繼燈錄》:「南京天界寺季潭宗泐禪師,台之臨海周 氏子。始生坐即跏趺,人異之。八歲從笑隱學佛經書, 過目成誦。十四薙落,二十受具。元末隱徑山。洪武元 年出世中竺。洪武四年遷徑山,詔致天下高僧有學 行者,師首應詔至,奏對稱旨,命住天界。五年,上建廣 薦會於蔣山,親行三獻之禮。命師撰樂章,召集諸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