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明徹

按《漢陽府志》:「明徹,不知何許人也。洪武初,掛錫興國 寺。時寺遭元末兵燹,人舉徹為都綱,經理營構,寺遂 再盛,徹之力也。徹有戒力,通書義,嘗賦梅花詩三十 首。老年退居陽臺,一日微恙,具湯沐更衣,索筆書偈 曰:『漚生漚滅,如露如電。吾知去矣,錫飛難見』。」又自為 祭文,從容而逝。

文謙

按《列朝詩集》:文謙,閩縣人。十一歲出家,遊吳楚,歷金 陵,住台之鴻福寺,振揚宗教。洪武初,召對,稱旨。久之, 語其徒曰:「吾將去矣。」援筆書偈云:「有世可辭,是眾生 見;無世可辭是如來見。踏倒須彌廬,虛空無背面。」遂 端坐而化。

崇裕

按《繼燈錄》:九江府圓通約之崇裕禪師,毗陵陳氏子。 年十六,從壽昌院東林曉公為沙彌具戒。後首參元 叟端,次謁斷崖義,皆未有所證入。乃往見,笑隱,隱首 肯之。洪武五年秋,上建法會於鍾山,師應召至便殿, 問以佛法大意,師以偈獻,上大悅,賜食上前。師或假 寐,鼻息微有聲。鄰坐引裾覺之,上笑曰:「此老人無機 心,誠善知識也。」後示寂,塔於石耳峰。笑隱嘗稱其戒 律嚴潔,言行不相背馳,惟崇裕一人而已。

輔良

按《繼燈錄》:杭州靈隱用貞輔良禪師,蘇州吳縣人,范 文正公十葉孫。十五從迎福院薙髮受具,從北禪澤 法師學台教,充然若有所契,參笑隱隱,一見器之,久 之,乃契心宗。尋往四明育王,參石室,瑛縱橫叩擊,石 室極推譽之。出世嘉興之資聖,遷越之天章,移杭之 中竺,升靈隱。臨寂顧謂左右曰:「吾望日巳時逝矣。」及 時索浴。端坐入寂。

妙淨

按《臨海縣志》:「妙淨,邑人。性聰慧,十五出家,聞了堂和 尚居四明,大興宗教,即往參之,得其奧旨。時左庵為 浙東叢林第一,延師主之,眾皆敬服。洪武初,退休巾 峰,尋移雲峰,見山水幽勝,曰:『此可居矣』。」足不入城市 者三十六年,法門大振。年八十餘,端坐而逝。所著有 《方便錄》《百忍圖》。

祖偁

按《明高僧傳》:「蘇州嘉定淨信寺祖偁,字日章,別號用 拙,蘇州常熟張氏子。祝髮後,東游四明。時我庵無公 住延慶石室,瑛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後嗣法於竹 屋。淨法師出世永定教寺,繼遷崑山廣孝嘉定淨信, 而主教吳下,垂五十年。洪武初,預選高行,有旨就天 界寺說法。上數召入禁中,奏對稱允,加賜『慈忍法師』」 之號。後賜歸故里終焉。

自緣

按《臨海縣志》:「自緣姓陳,邑人。年十七,薙髮受具足戒, 趺坐一室,日以縛禪為事。謁天寧日溪泳,一見以為 法器。隨泳住杭之淨慈寺,咨決心要,漸息群念,以至 於無念。而父母俱耄,獨繫念不去,乃辭歸省。道經臨 界,日已向暮,欲求憩泊之所不可得,夜行十餘里,乃 逢破屋半間,夜不能寐,自誓結團蕉以棲行腳,遂力」 新古妙相寺,佛法精進,號「佛心普濟禪師。」洪武戊申 三月,忽一日,索浴更衣,書偈而逝,瘞於寺之西偏。宋 景濂銘其塔。

智度

按《繼燈錄》:處州福林院白雲智度禪師,處之麗水吳 氏子。從空中假禪師祝髮受具,深習禪定者四年。出 遊閩中,還乃築福林院以居。日取《楞嚴》《圓覺》閱之,久 之復出,遍參謁。無見問:「西來密意,未審如何?」見曰:「待 娑羅峰點頭,卻向汝道。」師以手搖曳欲答,見遽喝。師 曰:「娑羅峰頂白浪滔天,花開芒種後,葉落立秋前。」見 曰:「我家無殘羹剩飯也。」師曰:「此非殘羹剩飯而何?」見 頷之,乃服勤數載。及辭歸,見祝之曰:「心法相投,豈在 多言。勿掉三寸舌誑人。須真正見解,著於行履可也。」 師佩服之。居龍泉之普慈,僧徒雲集,至八百人。丙午 遷武峰。洪武己酉,應召入京,未幾回浙。明年二月示 寂,還福林。五日,索浴更衣,書偈曰:「無世可辭,有眾可 別。太虛空中,何必釘橛?」擲筆而逝。茶毗,得舍利五色, 齒牙數珠不壞。塔於院西。

了真

按《紹興府志》:「了真,天台人。寄跡山陰諸寺。嗜酒落魄, 拖杖乞錢市中,時散與貧者。冬月惟著單衣,或敲冰 而浴。洪武二年,大旱,真乃留重偈辭眾,瞑目而逝。鄉 人舉龕燔於五雲門外,甘雨隨澍。」

行丕

按《明高僧傳》:寧波普陀寺行丕,字大基,寧波鄞縣人 也。宗說兼通,行解相應,蔚為時之名僧。初由天台佛 隴昇主寶陀,匡眾說法,恢復產業,而振興叢席。洪武 庚戌春,正明部使者贑州劉君承直,與師抱杖西東 遊,使者曰:「此清淨境也,盍為亭?」師乃建清淨境亭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