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寺之南嶺上,從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 學士宋景濂為記。

啟禪師

按《增集續傳燈錄》:「台州護聖迪原啟禪師,臨海人。為 書生時,拜叔父堅上人於里之寶藏寺,偶閱其几上 《首楞嚴經》,至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所現物處。置 卷紬繹,良久,豁然有省。白父母求出家,禮寂照為師。 服頭陀行,久而益勤。」出世護聖,退居東堂七年,著書 曰《大普幻海》、曰《法運通略》、曰《贅譚》、曰《疣說》、曰《儒釋精 華》總若干卷。又作《佛祖大統賦》。終時壽四十三。

祖燈

按《繼燈錄》:天台上雲峰無盡祖燈禪師,四明王氏子。 參日溪詠公於天寧,溪頷之。出參方山諸大老。尋卓 錫上雲峰,足不出閾者五十春。秋。洪武二年二月八 日,示微疾,書曰:「生滅與去來,本是如來藏。拶倒五須 彌,廓然無背向。」投筆,端坐而逝。

宗濟

按《天台縣志》:「宗濟,字北源,姓李氏,臨海人。少樸而敏 尢,長於義理,師事明州護聖迪元啟禪師。歸華頂二 十七年,足不越閾。重建殿屋,後歸深雲庵。年七十示 滅。」

常欽

按《鎮江府志》:「常欽,字惟心,金壇王氏子。生不肉食,穎 異過人。稍長,讀《六經》,過目不忘。為僧,住儀真天寧寺。 時兵後,尸骨山積,並聚火葬之。洪武初,帝親選住持 甘露,欽至說法,聽者千餘人。一日,忽斂篋中經衲諸 物,悉以遺其徒,而書偈曰:『諸幻因緣本不有,怪怪奇 奇心與口。只今舉似向人看,放下依然空兩手』。書畢」, 擲筆而逝。其人執行峻特,儀貌整潔,為文下筆立成, 詩亦清圓。有《損叟集》若干卷行世。一時名士如翰林 張翥、危素、參政滕毅暨俞希魯、顧觀輩,咸與游焉。

可授

按《繼燈錄》:杭州淨慈無旨可授禪師,台之臨海李氏 子。年十二入石門寺為驅烏,十九得度為大僧。已而 歎曰:「所貴為比丘者,務欲究明心宗爾。苟纏蔽文字 相中,何時能脫離耶?」遂杖策遍歷諸方,因緣俱弗契。 久之參普覺明公於靈隱,問答之頃,疑情頓釋。覺可 之洪武六年,杭之中竺以府侯之命起師主其席,師 勉強應之。行至江濱,淨慈諸眾相率邀於道,擁入居 其位。師卻之不得,色頹然不怡。居二載,手撾鼓而退, 歸臥竹院。俄示疾,端坐西向,謂左右曰:「吾將逝矣。」眾 請偈,師曰:「吾宗本無言說。」乃合爪稱佛號,至聲漸微 而寂。茶毗,牙齒貫珠不壞,舍利色如金銀水精者遍 地,藏於龍塔。

碧峰

按《江寧府志》:「碧峰禪師,乾州永壽人。少棄家入禪林。 時如海真公樹法蜀晉雲山亟往見之,聞法要,遂出 遊憩峨嵋山中,不復粒食,日採柏啖之,脅不沾席者 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日不起。嘗趺坐大樹下,溪水橫 溢,人疑其死。七日水涸,競往視之,趺坐如故,眾以為 神。高帝詔至京師,止於天界寺。時召入問佛法及鬼」 神情狀,奏對稱旨。後忽鬻衣缽作佛事,七日示微疾。 上親御翰墨,賜詩問之。亡何,沭浴更衣,危坐而逝。

故山

按《蘇州府志》:「故山,洪武初住吳之延慶,次住寶華,後 歷揚州都綱,兼住天宮。所著《松月集》,格韻高絕,有唐 人風。」

祖闡

按《寧波府志》:「祖闡,字仲猷,祝髮於邑之永樂寺。年十 八,機鋒峭峻,敻出流輩。洪武四年,主郡天寧席,詔取 天下高僧,闡與焉。尋奉使日本歸,一日,郡僧恕中訪 之,及別,闡笑曰:『可遲一日送我』。明日,果合掌而逝。」

勝學

按《繼燈錄》:武昌府九峰無念勝學禪師,德安隨州應 山人,陳姓。九歲禮本郡寶林緣公出家。自覺己事不 明,參無聞,聞示萬法歸一話。後入嵩山住靜,一日有 省,偈曰:「數載東山昏霧濛,憑欄終日待晴空。夜來忽 起霜天月,萬象全彰一鏡中。」由是道風昭著。後回寶 林,楚昭王建剎,延師居之。洪武間,太祖召至奉天殿, 親問法要。師進偈,上大悅,御製詩文以賜。永樂三年 三月二十九日,說偈曰:「世尊七十九,無念八十邊,打 破華藏海,依舊水連天。」儼然而逝,塔全身於師子巖。 諡清福廣慧禪師。

無念

按《東昌府志》:「無念,堂邑人。早祝髮,為馬橋寺僧。手寫 《法華經》,三時持誦,不出門戶。清心苦行,嚴奉戒律。士 夫聞其名,時有所叩請,語及時事,掉頭不應。一日,其 師遊武當山,無念囑曰:『幸速還,吾某日將去。遲之不 及見也』。師以為誑。至日,召其徒設几浣衣具食。食畢, 攝衣遍謝寺中僧,趺坐几上而瞑。時其師在河南道」 中,恍惚見無念,牽衣語別。歸問之,蓋圓寂之日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