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8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卷。此九種所撰集道書,自先生凡所撰集,皆卷多 細書大卷,貪易提錄,若大書皆得數四。又有《圖象雜 記》甚多,未得一二,盡知盡見也。又作渾天象,高三尺 許,地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二十八宿度數,七曜行 道,昏明中星,見伏早晚,以機轉之,悉與天相會。云此 修道所須,非但史官家用,又欲因流水作自然漏刻, 使十二時輪轉循環,不須守視,而患山澗水易生苔 垢,參差不定,是故未立。先生形細,身長「七尺二寸,腰 止圍二尺六寸,薄皮膚,露筋骨,青白色,長頭面,疏眉 目,鼻小而平直,長額聳耳,左耳內輪有大黑痣如豆, 耳兩孔裡各有十餘大毛,出外二三寸,方頤,禿鬢露 顙,少鬚髮,右肩上有一紫痣,如兩錢大,右股內有數 十細黑子,多作七星形,起正方如鐵鎗腳眼中常見 有異光象,左右各類,未」嘗言其狀。聞人說小來本神 儀端潔,十五已上,彌為美茂。每出路,人多嘆羨。雖冬 月行,常執扇自障。年二十九時,於石頭城忽得病,不 知人事,而不服藥,不飲食,經七日乃豁然自差。說多 有所睹見事。從此容色瘦瘁,言音亦跌宕闡緩,遂至 今不得復常。音響本清正,大小稱形。言詞率易,無姿 製,行步舉動,翩翩輕利,顏儀和明,不嚴毅,小大見之, 皆樂悅附,而自令人畏服,門徒胥附,承奉祗肅,有如 宮庭。小來與人有隔,數歲便不與人共甌著飲食。及 長,遊處,宿息常自然安置。性不嘲調,世中戲謔,一切 不為。為人強精魂,夜行獨宿,無所疑畏。一生不識魘, 入山以來,巾褐未嘗離體。

按《神仙感遇傳》:「貞白先生陶君,諱弘景,字通明,吳荊 州牧濬七世孫,丹陽人也。母初娠,夢青龍出懷,并二 天人降,手執香爐,覺,語左右言:當孕男子,非凡人,多 恐無後。及生標異,幼而聰識,長而博達,因讀《神仙傳》, 有乘雲馭龍之志。年十七,與江斆、褚炫、劉俊為宋朝 昇明四友。仕齊歷諸王侍讀。年二十餘,稍服食,後就」 興世觀主孫先生咨稟經法,精行道要,殆通幽洞微 傳。奉朝請,乃拜表解職,答詔優歎,賜與甚厚。公卿祖 之於征虜亭,供帳甚盛,咸云「宋齊以來未有斯事。」遂 入茅山,又得楊許真書,遂登巖告靜,自稱華陽隱居, 書疏亦以此代姓名。至明年,時議欲迎往蔣山,懇辭 得止。然敕命餉賚,恆為繁極,乃造三層樓,棲止身居 其上,弟子居中,接賓於下,令一小豎傳度而已。潛光 隱耀,內修祕密,深誠所詣,遠屬靈人,可謂感而遂通 矣。身長七尺八寸,為性圓通謙謹,心如明鏡,遇物便 了。深慕張良之為人,率性輕虛,飄飄然頗有雲間興。 其所通者,皆得於心,非傍識所能及。長於詮正謬偽, 《地理》《曆筭》文不空發成即為體,造渾天儀轉之,與天 相會。其撰《真誥隱訣》,注《老子》等書二百餘卷。至永平 三年,深藏向晦。及梁武帝革命,議國號未定。先生乃 引諸讖記,定梁應運之符。又擇交禪日,靈驗昭著,敕 使入山,宣旨酬謝。帝既早與之交遊,自此後,動靜必 報。先生既得祕旨妙訣,以為神丹可成,恆苦無藥,帝 給之。又手敕咨迓。先生因畫二牛,一散放於水間,一 著金籠,一人執繩,以杖驅之。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 欲效曳尾龜,豈可致邪?」其時每有大事,無不已前陳 奏,時人謂之「山中宰相。」以大同初獻二刀,一名善勝, 一名成勝,為佳寶。梁武初未知道,教先生漸悟之,後 詣張天師道裕,建立元壇三百所,皆先生之資也。梁 武帝《金樓子》云:「予于隱士重陶貞白,士大夫重周弘 正。」其於義理,精博無窮,亦一時名士也。先生嘗作詩 云:「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譚空。不信昭陽殿,化作單于 宮。」其時人皆談空理,不習武事。侯景之難,亦如所言。 先生以大同二年丙辰歲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 告化,時年八十一,顏色不「變,屈伸如常,室中香氣,積 日不散。以其月十四日窆於雷平山,同軒轅之葬,衣 冠如子喬之藏劍舄。比於茲日,可得符焉。」詔追贈中 散大夫,諡貞白先生,仍敕舍人監護。馬樞《得道傳》云: 「受蓬萊都水監,弟子數百人,有先得道者,唯王遠知、 陸逸沖、桓清遠嗣先生之德焉。」唐天寶元年,追贈金 紫光祿大夫、太保梁邵陵王蕭綸為碑銘焉。

按《香案牘》,弘景右膝有數十黑子,作七里文,少便鞍 馬,善射,晚皆不為,唯聽吹笙,借人書,隨誤治定。 按《珍珠船》陶弘景云:「仙障有九,名居其一,吾不白日 昇天」,蓋三朝有浮名乎?

按《寧海縣志》:「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號華陽,隱居閬 風里,與張少霞煉丹。今鐵場側有東山,猶存庵址。嘗 夢神告曰:『山在後,海在前,金笈玉笥居兩邊,是中可 以藏汝丹』。遂瘞丹焉。其後漁人每夜望見火光。紹興 初,邑人胡俊發地得磁盒,大小三重,內貯紫赤石如 鐵。邑人陸湜者取而藏之。居半載,有一道流至,號茆 《山人》。」與語大悅,以丹示之,道流嘆異,夜深各就睡。比 曉,人與物俱亡。

張如珍

按《衡嶽志》:梁張如珍,南陽人,居南嶽,遇神仙降授明 鏡之道,使其修之。曰:「夫照物理者天也;照物形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