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0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異苑》:十二棋卜出自張文成,受法於黃石公,行師用 兵,萬不失一。逮至東方朔,密以占眾事。自此以後,祕 而不傳。晉寧康初,襄城寺法味道人忽遇一老公,著 黃皮衣,竹筒,盛此書,以授法味。無何失所在,遂復傳 流於世云。

晉太元末,湘東姚祖為郡吏,經衡山,望巖下有數年 少,並執筆作書。祖謂是行侶休息,乃枉道過之。未至 百許步,少年相與翻然飛颺,遺一紙書在坐處。前數 句古時字,自後皆鳥跡。

東陽徐公居在長山下,常登嶺,見二人坐於山崖對 飲。公索之,二人乃與一小杯。公飲之遂醉。後常不食, 亦不饑。

昔有人乘馬山行,遙望岫裡,有二老翁,相對樗蒱,遂 下馬造焉。以策拄地而觀之,自謂俄頃,視其馬鞭,摧 然已爛,顧瞻其馬,鞍骸枯朽。既還至家,無復親屬,一 慟而絕。

《衢州府志》:「王質,晉時人。入山採樵,見二童子對奕,質 置斧坐觀,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饑。局終,童 子指示之曰:『汝斧柯爛矣』。質歸鄉里,已及百歲,無復 舊時人矣。復入此山,莫知所終,遂名其山曰爛柯。」王 貴,質之弟。今靖安鄉王貴峰有王貴寺。

《拾遺記》:「崑崙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 九層,每層相去萬里,有雲色,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 四面有風,群仙常駕龍乘鶴遊戲其間。崑崙山出碧 海之中,上有九層,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 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

《續齊諧記》:弘農鄧紹,嘗八月旦入華山採藥,見一童 子執五綵囊,承柏葉上露皆如珠滿囊。紹問曰:「用此 何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終便失所在。今世 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遺製也。

《述異記》:「荀瓌字叔偉,嘗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 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 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 鶴騰空而滅。」

《合塗國》,去王都七萬里。人善服鳥獸雞犬皆使能言。 《林屋》洞為左神幽虛之天,即天后真君之便闕,中有 白芝紫泉,皆洞所出,乃神仙之飲餌,非常人所能得 之。

大翮山、小翮山在媯州。昔有王次仲,年少入學,而家 遠,常先到。其師怪之,謂其不歸,使人候之,又實歸在 其家。同學者常見仲捉一小木,長三尺餘,至則著屋 間,欲共取之,輒尋不見。及年弱冠,變《蒼頡》舊書,今為 隸書。秦始皇遣使徵之,不至,始皇怒,檻車囚之。路次 化為大鳥,出車而飛去,至西山乃落二翮,一大一小, 遂名其落處為「大小翮山。」媯州即今幽薊之地, 利州義成郡葭萌縣有玉女房,蓋是一大石穴也。昔 有玉女入此石穴,前有竹數莖,下有青石壇,每因風 自掃此壇。玉女每遇明月夜,即出於壇上,閒步徘徊, 復入此房。

《錄異記》:「永平四年甲戌,利州刺史王承賞奏,深渡西 入山二十里,道長山楊謨洞,在峭壁之中,上下懸險, 人所不到,洞中元有神仙,或三人,或五人,服飾黃紫, 往往出見,是時所見人數稍多。」詔道門威儀凝真大 師默鍳先生任可言、內大德施昭訓,齎青詞御香與 內使楊知淑同往醮謝,又復出見如初。詔改景谷縣 為金仙縣,《道長山》為元都山,《楊謨洞》為紫霞洞。仍封 元都山主者為「玉清公,置《紫霞觀》」以旌其事。縣令李 鏞賜緋魚袋、正授。

《陳書高祖本紀》,「永定三年,歷州城西道,入天井岡,仙 人見於羅浮山寺小石樓,長三丈所,通身潔白,衣服 楚麗。」

《雲笈七籤》:「公孫璞者,雍州高陵人也。武德二年為華 州司馬。年四十餘,沈湎酒肉,荒淫財色。常令家童漁 釣弋獵,恣殺物命,甘其口腹。忽夢千餘人持刀劍弓 矢入其家,擒璞殺之。璞流汗驚懼,因成瘡疾,遍身有 瘡,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璞表兄華陰令 賈宣古見其所疾,驚曰:『未嘗見有此瘡,當是殺生太 多,宿業所致然也。華山道士姚得一,多記神方,可使 人一往求問也』。」璞依教,令其長子到華山,具述所疾, 涕泣求救。得一曰:「此疾是殺生害命,眾冤所為,可修 黃籙大齋,懺悔宿冤,疾冀可愈爾。」其子以此告璞,便 於所居修黃籙道場七日。至第五日,璞夢青童二人, 引至一處,門闕宏麗,有如府署。良久,天上有黃光如 日,直照地司。其門大開,即見魚鱉鳥獸、豬羊牛馬奇 形異狀者千百頭,從門中出。乘此黃光,旋化為人,飛 空而去,逡巡化盡。青童曰:「此是汝之所殺冤魂,今天 符既下,乘功德力,託生為人。汝罪已除,瘡疾亦愈。」旬 日之間,璞乃平復,遂入華山,禮謝姚尊師。看覽雲泉, 戀慕幽境,直至日晚,得一曰:「山中無食,可以延留,長 者若住宿宵,必恐僕從饑餒。此有徑路,可以還家。」取 一卷《仙經》擲之,展於崖上,化為一橋,二青龍負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