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0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勉強而已。覽者詳焉。」紹興辛未至遊子曾慥述

《跋陳北山序黃春伯本末》
真德秀

清逸黃君,少為神仙之學,且有志當世之事,為故北 山先生陳公所知。公之子今寶章閣待制子華,為福 建招捕使,君以賓客從,有功,白於朝,得武爵清逸弗 願也。顧弗忍墜先世遺緒,以州文學齒吏部銓樞密 府,聞其才,召使稟議,此功名鼎至之秋也。昔李長源 嘗學神仙矣,既而為唐家三帝出,建大勳業,人謂長 「源以將相易神仙,失計。」吁!使長源真能驂鸞跨鶴,餐 沆瀣,餌朝霞,不過自私其身爾。況大忠大孝,不俟修 煉而得神仙?此《真誥》中語也。予嘗謂天上果有神仙, 必忠臣孝子為之清逸。勉乎哉!抒赤誠以報國,其斯 謂忠;揚令名以顯親,其斯謂孝。勳業就矣,浩然來歸。 吾已結廬梅山之陽,振袂武夷之頂。「子能從吾遊。吾 將分半席以待。」

《葉清父同歸錄後序》
前人

予友葉君清父,深於《易》,而喜讀神仙之書,輯《萬論同 歸錄》以示人曰:「此與《易》相表裏者也。」或難之曰:「夫屈 伸之循環,往來之更代者,《易》之道也。昧屈伸往來之 理,以求長生不死者,神仙之術也。二者猶冰炭之不 合,故有《易》則無仙,有仙則無《易》,而君子偕學焉,其有 說乎?」清父曰:「子知《易》與仙之殊途,而不知其歸之一」 也。吾請嘗試言之。夫陽尊陰卑者,分之常也。陰升陽 降者,氣之反也。然常者為否、為未濟,反者為泰、為既 濟。人而知此,則養生之說在其中矣。且一陰一陽者, 理之不能相無者也。《易》之道必貴陽而賤陰,仙之道 亦必進陽而消陰,其自然脗合又如此,豈非所謂「歸 之一」耶?夫世之有治亂存亡,猶人之「有始終生死也。 聖人于《易》,苟可以常治而無亂、有存而無亡者,必終 致其意焉。彼為神仙之說者,貴其生,欲其長生;患其 死,欲其不死。若悖乎天地陰陽之常理,推其用心,亦 若是焉而已爾。故乘雲馭風,雖非吾之所能必,然保 精而嗇神,養性而益命,全其生,毋傷其生,亦豈理之 所無哉?然則謂《易》之」與仙,相為表裏,可不可也。難者 乃解。既而清父以告予,予謂《易》之為道,廣大悉備,故 凡天下之數術皆宗焉,而非數術所能盡也。仙之與 《易》,蓋判乎其二致,而理之相符,則有如清父之所云 者。故采其說,繫於《同歸錄》之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