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蘇村。京師建太乙宮自此始。

《金華游錄》

寶積觀

大中祥符元年所賜額,與殿中四錦旛及「獻花四木 孩」,於今猶存。入門而右,有堂臨池,上有濯纓堂,默成 先生、潘待制良貴書。入而為松遊亭,又入而為枕流 亭。觀之前為臥羊山,即黃初平叱石成羊處也。道士 王元台、謝天與款宿,謁沖應、養素二真祠。二真初起, 初平兄弟也。松下有遇仙石坐其上。相傳往年唐公 李度有目,眚寓觀中,嘗憩茲石,遇二仙問故,采草拂 其目,遂明且祝曰:「後十八年當相見彬州。」及唐登第, 授彬教。有二道士過之,唐不知省。道人曰:「子亦記松 下治眼時語乎?」既而邀之,不知所適,方知為二仙云。

《演繁露》

碧落觀

觀在絳州。龍朔中刺「史李諶為母太妃追薦所造」,神 人所篆。

《錦里新聞》

玉局觀

觀以漢永壽初,老子與張道陵至此,有局腳玉床,自 地而出。老子昇座與道陵說《南斗經》,既去而座隱。

《墨客揮犀》

靈泉觀

唐華清宮,今靈泉觀也。七聖殿之西南隅十數步間, 有皂莢一株,合數人抱,枝榦頗瘁。相傳云「明皇洎貴 妃共植於此。」每歲結實,必有十數莢合懽者。京兆尹 命老卒數人守視之,移接於他枝,則不復合懽也。

《吳船錄》

丈人觀

觀在丈人峰下,巑峙如屏,觀之臺殿築於巖腹。丈人 峰自唐以來號五岳丈人。《儲福定命真君傳記略》云: 「真君姓甯名封,與黃帝同時,帝從之問龍蹻飛行之 道。」本朝賜名會慶建興宮。

上清宮

宮在最高峰之巔,以板閣插石作堂殿,下視丈人峰, 如牆堵耳。岷山數百峰,悉在闌檻之下,如翠浪起伏, 勢皆東傾。

《廬山後錄》

簡寂觀

廬山簡寂觀,宋陸修靜故居也。其旁有嶽廟,守者云: 「先生煉丹井深三尺,在田間。」《陳賢良記》云:「觀在白雲 峰下,其間一峰獨秀,曰紫霄。其北又有屏風山,其前 一里有雞籠山,觀門有朝真閣,殿前有先生醮石,亦 名禮斗石。」《道藏》石刻銅天尊像、石磬。白雲樓西澗懸 瀑落於廡前。甜苦筍間,歲一生,相傳先生手種者。

《太嶽太和山志》

太和宮

宮在天柱峰之上,舊有小銅殿一。永樂十四年始徹 小殿,改治大殿,塗以黃金,制極工緻。殿之外為臺,臺 外為欄,臺下置石梯,懸崖間高出木末,飛鳥皆附人 行其上,若乘空按掌跼趾,目不敢旁游。舉武則股石 搏,乃護以石欄,聯以鐵鎖,使可憑可引。盡數十步,橫 折其磴,使稍就平,可坐城闢四天門以象天闕,儼然 上界五城十二樓也。殿上觀日之出,如火之發,于是 觀灝氣之往來太虛,如呼吸之氣出于口,其餘諸峰, 不可盡名。其對峙而起逼几案者,呼「蠟燭峰。」其下跪 者、揖者、拜且舞者,羅而立者,執戟而衛者環拱而侍 者,冉冉而下,如群仙之擁絳節者;源源而來,如萬方 之貢玉帛者。蓋天造地設,以成文皇「神道設教之盛 心耳。」宮之制,隨地之力,不能稽屬。其大頂為殿,頂南 北縮五之四,東西揆者復十之一。益以飛棧,為更衣 二小室。地既窮,右折而下,于頦規山之曲為朝聖殿, 為元君殿,為聖父母殿,為講經臺,為真官堂,為龍池 龍廟,為鐘鼓之樓、廚庫之室。地又窮,又左折而踰小 崦出右脅之下,或山曲,四倍之。復規為方丈,為廊廡, 為寮室。地又窮陟,自故道右折而度朝聖門,繞出天 柱峰後,下三天門。門下昔傳有尹喜巖,絕壁不可尋。 三門皆連磴千尺,從高山直落,或側道鉤出于石芒 間,下臨不測之壑,階累數十百級,強直如弦。投以小 石子,從欄間一躍,便翛然下,不及趾不止。行者攀危 欄,緣長緪,仰脅息者數四,然後得望一二。其旁負土 而爭出者為巘,累石而欲墜者為崖,山曲無復可窺 者,地又益窮,遂刓《磛碞》,夷斷齶以益之。為道房,為齋 堂,為靈官祠,為祖師殿,為會星,楹大小五百二十。

南巖宮

宮,即天一真慶故趾。自大頂東走二十里,有丘焉可 屋,有泉焉可瀹,莫如「南巖。」其旁多重崦曲阜,呀呷之 壑,嵌空之洞。訪洙入時,坐榔梅祠,望北壁下懸崖置 屋,如棧道劍閣,殊奇絕可愛。由祠右行南崖百餘步, 度北崖。深峭不可測,中通一道如橫堵,行者側足 而上。「既度,升自南天門,循山左支行數十步,折行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