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支百步,復折而左」,入小天門,並崖陟折而行,過大巖 下。山將窮而崖見。擘崖之半為大殿。畢,諸楹山復起, 突為小阜。復即其上為圓光殿,殿下則黑虎巖也,巖 大如側,鐘口處僅可伏。從大殿後左折而東,皆循崖 緣石欄屈曲而行。俯視欄外數千尺,目窮處正黑,不 得底。投之以石,無敲落聲。陰風生於谷中,若生騎數 百,弛枚而馳,迅突不可當。寒蟬暝禽,鳴聲悲切,令人 毛髮灑淅,戰掉不能休。既東二十步,折而陟崖上,方 轉西行,過元君殿,入南薰亭。亭窮崖,杪為之大,可羅 胡床七八,其上松風響細而長,異他處。有禽自呼「我 師」,常棲止崖上。亭外有石枰,從衡十八道,類今俗所 彈者,相傳為洞賓故物。復從元君殿折而下,自是直 東過甎室一,石室一。甎室曰獨陽巖,石室曰紫霄巖, 對榔梅祠前所望北壁下者也。巖前刻龍頭,橫出欄 外四五尺。其奉神謹者,則緣龍頭置一瓣于其上以 為敬。旁禮斗臺,崛起灌莽中,莫所從登。崖上片石刻 靈官像,高五六尺,亂置小竅中,其數不能遍閱,曰「五 百云。」又東過風月雙清亭,值巖窮處,二面皆倚石壁, 壁下坐可各數人,可臥可眺,可以觴詠,然亂吹不時 發,亦不能久留也。亭外石枰,一如南薰所見者。復從 故道抵大殿後,西望捨身崖,空懸若垂天之翼,狀甚 可怖。其上為飛昇臺,元帝改服於此。臺下為試心石, 又下為謝天地巖。殿並山為楮。室一,為神廚,一為碑 亭。二泉二:曰甘泉,曰甘露。泉言形,露言色也。池二:曰 太一,曰天一。太一水生氣,天一水生數也。殿之前偏 右為方丈,其堂曰「蓬萊之署。」從方丈左折行堂後,其 上分為二道,左出雙杉,下為五師殿,右亂穿道。院中 為圜堂,為浴堂,為滄水庫池。池上有小間道,從之可 通缽堂。由缽堂陟翠微,折行山之後,則尋鄧真君所 謂「欻火巖」者。又轉而前,平行山上,北折而觀於崇福 巖,西下而復於南天門。南巖之游,於是乎始窮矣。

紫霄宮

宮在展旗峰下故宮之側,故宮今名香火殿,負東小 阜。始使者入山,將新是圖,則觀其貌於堂、樹於臺者, 赫如蔚如也。於是乃議不毀,別治於西大麓。殿楹三, 故宮石屬十之。其他建置百之日池一,宮前左,月池 一,宮後左七星池一。宮前右真一泉,宮後右上善泉 一。東方丈堂北大如盆,中石鉤塞者半,水從旁竅出, 日可數千斗,宮中皆屬厭焉。舊為池,名弗稱,今更曰 泉。從殿後又轉陟山之椒根,石壁為龕者,太子巖也。 巖前橫書「太子巖」三字。其左曰「蓬萊第一峰」,亦橫書 巖下小圜亭,松風四入,如敵百道。巖上餘瀝飄窗前, 其散如沫。下而出道院左,復北上者,煉丹巖也。下而 出道院右,復西上者,七星巖也。又上為三清巖,石頂 不可到。其下為榔梅園。正德年間,令守臣歲取榔梅 以貢。太監呂憲乃移植數本於園。自榔梅園東下,又 轉而南,上為福地殿。殿兩階下丹井二,北為萬松亭, 東為賜劍臺,相距不數武。左右山斷而復圓,起如小 兒擎拳狀者,大小寶珠峰也。諸巖之水,合而東流於 石脅者,金水渠也。渠廣八九尺,北折過宮前,抵小寶 珠不得出,鑿其頂以行,為後渠。既出,復東趨,大寶珠 溢於其趾,為「禹跡池。」池大僅一畝,湛湛階戶間,尤為 高山勝概。舊傳禹導山至此,因名橋一亭一,並緣池 設池上,仰見三公、五老、竈門福地,諸峰矗矗霄漢之 表,或豎如笏,或倚如劍,或列如牆,或錯如碁。銳者毫 攢,斜「者圭葵,止者鵠跱,奮者鶻突,千態萬狀,左右盼 而目不敢暇焉。自始釋平地下上五六十里,至是凡 得三大觀,棲危巔,憑太虛,如承露,仙掌擎出數十百 丈,日月出沒,皆在其下。不如太和立神以扶棟宇,鑿 翠以開戶牖,逞技巧于懸崖亂石間。因險為奇,隨在 成趣,不如南巖右虎左龍,前雀後武,雖當『廉貞』」、「貪狼」 二宿之下,而環抱天成,楹石所棲,各有次第,則非太 和、「南巖」之所得而有也。故論太和之勝者,於其高不 於其大;論南巖之勝者,於其怪不於其麗;論紫霄之 勝者,於其整不於其奇。太和在上,南巖、紫霄並列於 下,足成三台矣。

五龍宮

宮在靈應峰山曲。南巖之游既窮,從其中以望五龍, 諸殿宇在扉屨之下。去巖而北,過滴水巖、仙侶巖,下 青羊澗二十六七里。山行多虎,逆旅無三戶,行者始 持兵。澗陷大麓下,如行簷底。已而南巖五龍皆失所 在。踰澗而西,復尋山行,陰磴苔甚滑,崎嶇二三里。山 忽平,樹忽壯,景物忽佳,於是南巖所望青羊所失者, 始欣然獲一投足焉。顧瞻南巖,又復如在眉睫之上 矣。宮東向逆折其門,北向就澗道也。宮門內為道,九 曲十八折,蔽以崇垣,行者前後不相見。元帝、啟聖二 殿,階合九重,前五重為級八十一,後四重為級七十 二,望之如在天上,真所謂「上帝居」也。殿前天地池二, 陷石龍上中而垂其首於池,水從龍口出注焉。龍井 五,左三井,右二井,井痕不及欄者纔二尺,寒冽可食。 碑亭三,臺二丈有奇,亭倍臺之半。右廊之陰,日月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