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大明觀

觀在臨晉縣中條山,即羅真人仙洞,唐初建。

道清觀

觀在方山下,侯憨子昇仙處。相傳觀傍有硃砂洞,以 大石方二丈餘覆壓洞口,石色皆赤,內有一井,水常 滿。又傳竹成林,水自溢,凡三次昇一仙云。

大清觀

觀在猗氏縣東南二十里。金大定中建。明洪武初,併 天寧、萬壽、清真三觀入焉,置道會司。

崇寧宮

宮在解州西門外關廟左。元至元三年,姜真人建。明 洪武間,置道正司。嘉靖二年,道正楊演澄增修「靜境 聽一院」於三清殿後。

壽聖宮

宮在夏縣內守信坊。元至元二年,道士馮明建。明洪 武間,置道會司,併天聖、萬壽二宮,九陽、龍祥二觀入 焉。

隆禧觀

觀在平陸縣東關街北。唐開元三年,道士楊志和刱 建。元至元四年,道士馬公道重修。明洪武間,置道會 司,併玉泉觀、長生宮入焉。

真常宮

宮在芮城縣東北七里柴村,舊名「澤清觀」,唐開元二 年里人果善重建,改今額。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併太 清、紫清二觀入焉。紫清觀內降生臺,唐咸通三年築, 世傳真人侯道華降生之地。

重陽觀

觀在絳州西北董村,內有「讀書堂」,文中子曾隱居於 此,觀麓有「清簾洞。」

玉清宮

宮在絳州內西北隅。元至元間建,舊名「玉虛觀。」皇慶 間賜今額。明洪武間置道正司。

道清觀

觀在稷山縣廉城村,元延祐年建。明洪武年,二靈虛 觀、重陽觀、三觀入焉。

洪慶觀

觀在垣曲縣治南里許中條山頭,舊名金闕院。金大 定十九年,道士呂道章建。元延祐六年,金書敕賜「洪 慶觀。」規模壯麗,山水環抱,甚勝地也。古今名公多登 眺吟詠焉。邑人王紀有《記》。

白鶴觀

觀在潞安府城。唐景龍二年,明皇別駕時假寐白鶴 觀,道士宋大辨等三十人見赤龍在案。今已廢。

白鶴觀

觀在潞城縣東一里,唐垂拱二年建,即申仙修真處, 有仙祠。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併崇仙、元真二觀入焉。

祥鹿觀

觀在壺關縣東北三里,唐乾封元年建。相傳徐王元 禮獵于檀山,逐白鹿至此,隱于穴中,因立觀,賜額「祥 鹿。」明洪武十五年,置道會司,併靈顯、丹陽、歸真三觀 入焉。

仙槐觀

觀在汾陽城隍廟東。相傳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 皇統中,遇異士投藥其中,倏長茂踰初。故州人飾觀 以「仙槐」名,俗謂之「神仙觀」云。

長春觀

觀,在汾陽城西十里田村之鳴鶴洞。初為西巖古洞。 元初村民田氏延羽客張真一修煉居之,因建西巖 庵。後真一參丘祖錫號「丹華子」,還守舊坵。元宗於丁 亥歲五月二十八日,有白鶴自艮方飛來,止于巖際, 蹁躚久之,向坤飛去。明年是日復至,如是者三,及真 一羽化,而遺音至今存焉。真一子,里人,中統中增建 殿閣,更名庵為「長春觀」,往來士大夫多遊覽題詠焉。

清虛觀

觀在平遙縣東門內。建於唐,名崇聖宮,又名「興國觀。」 內建玉皇閣,高百餘尺。有趙閑閑草書《陰符經》石刻, 及元翰林學士姚燧題詠。明洪武間改今額,而道會 司寓焉。

龍泉觀

觀在恆山上。下觀在東門外。唐開元二年建,賜額「龍 泉」,因山有二泉故也。明洪武間,置道正司,併上觀入 焉。今復道正司於南門外之東嶽廟。

太清觀

觀在沁源縣北門外西岡上。世傳金天會間,縣吏閻 密棄俗學道,結庵於此。居二十餘年,尸解而化。其妻 王好信率其徒眾,建「三清殿」於庵東。大定中,其子寧 援詔例納貲,賜今額。明洪武間,置道會司。

《河南通志》

明道宮

宮在歸德府鹿邑縣治東,唐時建,初名「紫微宮」,天寶 二年改「太清壇」,宋真宗改賜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