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史公稱大荒之內,名山五千,其在中國,有五嶽作 鎮,羅浮、括蒼輩十山為之佐命,其餘不可詳載。粵天 柱之號,灊之霍,及此三峰一稱矣。蓋以其下擢地紀, 上承天維,中函洞府之謂。豈唯蘊金碧,宅靈仙?所貴 興雲雨,潤萬物也。自餘杭郭泝溪十里,登陸而南,弄 潺湲,入崢嶸,幽徑窈窕。纔越千步,忽巖勢卻倚,襟領 環揜,而清宮闢焉。於是旁訊有識,稽諸實錄,乃知昔 高士郭文舉創隱於茲,以雲林為家,遂長往不復,元 和貫於異類,猛獸為之馴擾。《晉書·逸人傳》具紀其事, 可略而言。自先生閟景潛升,而遺廟斯立。暨我唐弘 道元祀,因廣仙跡為天柱之觀,有五洞相鄰,得其名 者為之大滌,雖寥邃莫測,蓋與林屋華陽密通上帝 陰宮耳。爰有三泉,二軌一濫,殊源合流,水旱不易。擁 為曲池,縈照軒宇,夏寒而辨沙礫,冬溫而育萍藻,既 漱而飲之,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土無沮洳,風木 飄厲,故棲遲者心暢而壽永。盤礡紆燠,氣淳境美,虎 不搏,蛇不螫,而況於人乎?貞觀初,有許先生曰:「某懷 道就閑,薦徵不起,後」有道士張整、葉法善、朱君緒、司 馬紫微暨齊物、夏侯子雲,皆為高流,繼踵不絕,或遊 或居,窮年忘返。寶應中,群寇蟻聚,焚爇城邑,蕩然煨 燼,唯此獨存。非神靈扶持,曷以臻是?州牧相里造縣 宰范愔,化洽政成,不嚴而理,遺氓景附,復輯其業。筠 與逸人李元卿,樂土是安,捨此奚適?恐將來君子,靡 昭厥由。故特志之,表此貞石。

《道士劉宏山院壁記》
李觀

「新定劉法師,大漢之遐裔也。老氏間氣,性識沖厚,體 貌魁岸。弱齡味道,雄節邁古。淮海勝景,無不遊覽,內 蘊,研精茹木,歷載三紀,雖形存方內,而神汨太素。天 機不淺,積學所運也。可與董奉抵掌,葛洪拍肩。」先生 以至德三載,束身制度,配住茲觀,巋然端居,煙霞排 空,松桂滿目,抗出塵之想,秉超世之操。無何大曆之 初,綠林狂寇,作禍斯邑。居人萬戶,冰裂瓦解,曝骸骨 於郊野,注膏血於丘壑。桃源化為戰地,羽客倏以蓬 轉。先生乃披霓裳丹訣,將適南嶽,途經鄱陽。先相國 第五琦時左遷鄱陽守,其人廊廟之柱石,帝王之股 肱,波澄萬頃,壁立千仞。先生於是植杖以請謁,一見 而斂衽,再見而倒屣,忘言相契,志意偶合於時。先生 法播南楚,聲動人群。故江西連帥路嗣恭其人「寥廓 之勁翮,銛鋼之利器,忠信亞前史,文武表前代。雖受 年不永,可與三傑並駕。」復雅重黃白,尊崇虛無。始聞 先生望風委質,先訊以簡禮,後聘以車乘,服門人之 禮,約方外之友。如是。未幾,路公歸朝。先生汎若不繫 之舟,亦厭凡境。大曆十三年,旋此舊跡。未盈數歲,陵 谷殊狀,親戚耆宿,淪喪略盡。所止堂宇,荊棘生焉。閴 其儀象,埃塵磨滅。寒葉墜於灌木,山鬼聚於叢薄。先 生頓足而四顧,攬涕而興歎,惜馳光於過隙,念往事 於餘燼。乃假村閭丁壯,戮力芟剪樹,築頹址,掃除崩 榛。構長廡以梓漆,飾危殿以赬素,激引元旨,招攜道 流。先生乃於其觀西南隅,獨立高堂,智者與議,良工 操斧,馮山建基,鑿石開戶,墾磽确以植靈草,撥崢嶸 以樹修竹。苔駮竹逕,風吟步虛,巖收夏雲,林散秋色。 先生方據梧長嘯,煮茗留客。且「我所貴者隱,隱者道, 道以隱而含耀,隱以道而無悶。翫是幽處,得非仙府。 不必瀛州方丈,乃為絕境。」先生自然以得「真,依真以 養生,蕭洒無事,機悟恬淡,曾無戚容,高談能離堅,放 意能了空。噫嘻!《老》《莊》之微言,先生決之如叩鐘;人間 榮位與多財,先生視之如浮雲。」是以天子不得臣,諸 侯不得屈。或所與遇者,其唯縱古之士遁俗之人在 乎?昔元宗之有天下,得道之統,垂五十載,億庶輯睦, 四夷亦寧。自後國家多故,「皇帝旰食,二教消弭,兵符 競趣,深慮是法不可振。茲二教者,三界之根柢,群生 之雨露,使匹夫取捨,亦有損益,用之於上,其可廢乎? 竊悲大塊勞我以聲色,要我以名利,未果握先生之 手,登先生之堂,然不死之術,願與共有。臨壁抽思,以 旌善人。」某年月日記。

《修玉局觀記》
宋·彭乘

「一氣委於化,觀化則歸無;萬物生於無,本無而為有。 由是物物自別,事事自分,不為而成,其用弗匱。形上 形下,非柔非剛,廣包太虛,微在毫末。」吾不知物各自 造,而造物者有主耶?抑自然爾?自然為性,虛無為體, 其道也歟!道之用可勝言哉!在天地為動靜,而無動 靜,在日月為晦明,而無晦明,在雷霆為響震而不響 震在山河為融結而不融結,在四時舒慘為變而不 變,在百穀草木為生而不生,在八音為和而不聞,在 五色為彰而莫睹。其於人也,為誠明之性,視聽言貌 焉。非天下之至通,其孰能與於此乎?且人在道中,道 在人中,人全道用而能體法雖不可見,觀萬物而索 之,反照自然,原其所感,無所執系,強為之名。名有所 宗,宗其所自也,是以名跡分焉。名跡分而異途顯,故 物物紛擾,靡所定例。人而無別,與飛走同。故聖人則 乾坤明,上下順,其節,因其和而明禮樂。禮樂之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