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人共見其事,驚為哀乞。神人曰:「如此無良也。」解惜 命,促令追收寫換,然後奏聽敕旨。行端與同居僧散 尋所行之本,只得一半,餘本已被僧將出關,別寫元 本經十本,燒香懺謝。所改添本香上焚之。神人復見 曰:「訾毀聖文,追收不獲,不宜免死。」逡巡頓仆而卒。其 所改經,至今往往傳行諸處,覽觀其義,自可曉焉。 僧法成,姓陳,不知何許人。立性拘執,束於本教,而矯 飾多端。因游廬山,至簡寂觀,不遇道流,而堂殿經廚 素不關鑰,遂取《道經》看之,將三四十卷往靈溪觀棲 止。誑云:「某在僧中,本意好道,欲於此駐泊,轉讀《道經》, 兼欲長」髮入道,人皆善其所言。又取《觀中經》百餘卷, 日夕披鑒,每三五日,一度下山化糧。人聞其所說,施 與甚多,糧鹽所須,計月不闕。乃改換道經題目,立佛 經名字,改天尊為佛言,真人為菩薩羅漢,對答詞理, 亦多換易,塗抹剪破,計一百六十餘卷。忽山下有人 請齋,兼欲求丐紙筆,借觀奴一人同去。行二三里,見 軍吏陳仗,呵道甚嚴,謂是刺史遊山。法成與奴下道, 於林中迴避。良久,見旗幟駐隊,有大官立馬於道中, 促喚地界令捉僧法成來。法成與奴聞之,未暇奔竄, 力士數人就林中擒去。奴隨看之,官人責曰:「《大道經 教》,聖人之言,關汝何事,輒敢改易,決痛杖一百,令其 依舊修寫,填納觀中。填了報來,別有處分。」即于道中 決杖百下,仆於地上,瘡血遍身,隊仗尋亦不見。奴走 報觀中,差人看驗,微有喘息而已。扶舁入山,數日方 愈。遂出所改換經本,呈眾道流法成本有衣缽,寄在 江州寺中,取來貨賣,更求乞紙筆,經年修寫經足,送 還本觀。燒香懇謝,欲願入道。道流以其無賴,無人許 之。是夜呼叫數聲,如被毆擊,耳鼻血流而死矣。 忠州平都山仙都觀陰真人鎮山《太平經》,武德中,刺 史獨孤晟取經欲進,舟行半日,有二龍,一青一白,橫 江鼓波,船不得進,舟人驚懼,復泝流還郡。晟即命所 由墊江路陸行進經。時山川之中,久無摯獸,至是蛇 虎當道,經使恐懼,將經卻迴。晟即修黃籙道場,拜表 上告,然後取經以進,在內道場供養,綿歷歲年。開元 中,供奉道士司馬秀准詔祭醮名山,開函取經,但空 函而已。呵詰道眾,疑是觀司隱藏。法侶驚懼,無詞披 雪。遂焚香告真,述《武德中經》已將去。今詔旨搜訪,無 經上進,仰憂譴責。時景氣晴朗,野絕塵埃,忽陰雲覆 殿,迅雷震擊,俄而簷宇開霽,經在案上,異香盈空,祥 煙紛靄。復得昔日所取之經以進。會昌中,賜紫道士 郭重光、晏元壽復齎詔醮山,取經石函之下,經復如 舊。至今鎮觀者猶是此經,不知何年歸還爾。

崔晝者,漢汶陽侯仲牟之後。嘗謁白雲先生,學修身 之術。先生曰:「汝富貴之子,何思淡泊?」崔子避席而對 曰:「以財施人,財有數而人無厭矣。以爵賞人,爵既崇 而人或矯矣。如何示我以道,將以普濟生靈。」先生曰: 「吾道之內,有《度人經》在,汝可誦之。」崔晝乃作禮承受, 至誠承之。厥後有使者馳一緘遺崔公曰:「子之先君, 令吾持此謝汝。」言訖,使者忽然不見。於是啟緘熟視, 果備認得先君親札云:「感汝念誦《度人經》功德之力, 累世之祖盡得生天。」自後崔晝一家,至今念誦。 崔公輔明經及第,歷官至雅州刺史。至官一年,忽覺 精神恍惚,多悲恚狷急,往往忽亡,舉家異之。一旦無 疾而終,心上猶暖,三日再蘇,亦即平復。謂其寮佐曰: 「昨為冥使,齎帖見追,隨行三五十里,甚為困憊。至城 闕,入門數重,追者引到曹署之門,立於屏外。」逡巡,有 官人著緋執版,至屏,迎之先拜。公輔驚曰:「某為帖所 追,乃罪人也。官人見迎致拜,深所不安。」官人曰:「使君 固應忘之矣。某是華陰縣押司錄事巨簡。使君初官, 曾獲伏事庭廡,近奉天符,得酆都掾地司所奏,使君 任酆都縣令日,於仙都觀中取《真人陰君寶經》四卷, 至今不還。天符令追生魂,勘責,使君一魂,日夕在此 對會,恐使君不知,故欲面見,具此諮述,以報往日之 恩耳。使君頗覺近日忿怒悲愁,精神遺忘否?此是生 魂被繫故也。」於是引至廳中,良久言曰:「此有茶飯,不 可與使君食,食之不得復歸人間矣。但修一狀,請置 黃籙道場,懺悔所犯,兼請送經卻歸本山,即生魂釋 放矣。」因本司檢使君年祿遠近逡巡,有吏執案云:「崔 公輔自此猶有三任刺史二十三年壽。」言訖,公輔留 手狀,官人差吏送還。乃於成都及雅州紫極宮、忠州 仙都山三處,修黃籙道場,齎送經還本觀,公輔平復 如常。其後歷官年壽。皆如所說。此事是開成年中任 雅州刺史也。

尹言者,修德坊居,與明道大師尹嗣元為宗姓之弟, 常崇道慕善,孜孜不倦。因詣嗣元,受《陰符經》,至誠諷 念,為其常少記性願,得心神聰爽。受之數年,念逾萬 遍,稍覺心力開悟。因本命日,齋戒焚香,念三十遍,忽 了憶前生之事,姓張名處厚,在延壽坊居家有巨業, 兒女皆存,記其小字,年幾一一明了,與其家說之,乃 往尋訪,述張生死年月,形色情性,無所差異。張之兒 女聞之,嗚咽感認,言「其今之狀貌,與昔不殊,但性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