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遇一人強登旗亭,傾壺盡醉,日與之熟,一年中輸數 百金。其人疑有為,拜請所欲。元績笑曰:「予燒金丹八 轉矣,要一人相守,忍一夕不言,則濟吾事。予察君神 靜有膽氣,將煩君一夕之勞,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 也。」其人曰:「死不足酬德,何至是也。」遂隨入中嶽。上峰 險絕,巖中有丹竈盆,乳泉滴瀝,亂松閉景。元績取乾 飯食之,即日上封章表。及暮,授其一板云:「可擊此知 更,五更當有人來此,慎勿與言也。」其人曰:「如約。」至五 更,忽有數鐵騎呵之曰:「避。」其人不動。有頃,若王者儀 衛甚盛,問「汝何不避」,令左右斬之。其人如夢,遂生於 大賈家。及長成,思元績不言之戒,父母為娶,有三子。 忽一日,妻泣:「『君竟不言,我何用男女為』?遂次第殺其 子。其人失聲,豁然夢覺,鼎破如震,丹已飛矣。」釋元奘 《西域記》云:中天婆羅龐斯國,鹿野東,有涸池,名救命, 亦曰烈士。昔有隱者於池側結庵,能令人畜代形,瓦 礫為金銀,未能飛騰諸天。遂築壇作法,求一烈士,曠 歲不獲。後遇一人於城中,乃與同遊。至池側,贈以金 銀五百,謂曰:「盡當來取。」如此數返,烈士屢求效命。隱 者曰:「祈君終夕不言。」烈士曰:「死且不憚,豈徒一夕屏 息乎?」於是令烈士執刀,立於壇側。隱者按劍念咒。將 曉,烈士忽大呼,空中火下。隱者疾引此人入池,良久, 出語其違約。烈士云:「夜分後,惛然若夢,見昔事主,躬 來慰」諭,忍不交言,怒而見害,託生南天婆羅門家,住 胎備嘗艱苦,每思恩德,未嘗出聲。及娶,生子喪父母 亦不語。年六十五,妻忽怒,手劍提其子:「若不言殺爾 子,我自念已隔一生,年及衰朽,唯止此子。應遽止,妻 不覺發此聲耳。」隱者曰:「此魔所為,吾過矣。」烈士慚忿 而死。蓋傳此之誤,遂為中嶽道士。

《道教靈驗記》:「左街道士張仁表,辯博多才,應內殿講 論,逗機響答,抗敵折衝,莫能當之也。而所履浮誕,未 嘗有由衷之言。及於儕友,險躁詭妄,人多薄之。因疾 作,逾月醫不能效。夢為司命所攝,步卒騎吏就所居 以捕之,亦如世上之擒寇捕姦爾。竄匿無所縻朿,將 去,歷荒徑曠原,皆荊棘之地,牽頓舁曳,其速如飛,衣」 罣叢刺,內碎芒棘,苦不可堪。行可三十餘里,遙見黑 城上有煙焰,漸近視之,乃鐵城也。擁關衛門,守陴抗 敵,皆獸頭人身,辮虺臂蛇之士,或四口八目,或十臂 九頭,齒若霜雪,牙如鋒劍,真世之所畫地獄狀也。入 門則珠宮瓊堂,玉樓金殿,非常目所睹,頓異於冥關 之中。行四五里,一無所睹,徐問「所驅」捕者,此何處也? 與門外所見不同。或答曰:「此太一天尊宮,爾過此方 到本司。」仁表聞太一之名,忽記得平常講說之處,多 勸人念太一救苦天尊,今此乃天尊之宮,何可不念。 即高聲念《太一救苦天尊》十餘聲,牽頓者皆笑曰:「臨 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既聞眾笑,不阻其念,更 唱十餘聲,其調哀楚,其音悲切,亦淚下沾衣。如是忽 有赤光照其左右,牽頓者一時捨去,獨在光明之中, 顧眄四方,即山川明媚,雲物閒暇。頃之,天尊與侍從 千餘人現其前矣。仁表禮謁悲咽,叩頭稽顙,述平生 之過,願乞懺悔。天尊坐五色蓮花之座,垂足二小蓮 花中,其下有五色獅子九頭,共捧其座,口吐火焰,繞 天尊之身。於火焰中別有九色神光,周身及頂,光焰 鋒鋩外射,如千萬鎗劍之形,覆七寶之蓋,後有騫木 寶花,照曜八極,真人力士、金剛神王、玉女玉童,充塞 侍衛。陰陽太一四十六神,自領隊從,亦侍左右,雲車 羽蓋,遍滿空中。天尊謂仁表曰:「人之在生,大慎三業 十惡。三業之中,口過尤甚。一人妄說,萬人妄行。妄說 之人,首當其罪。汝之三業,罪無不為。吾不救護末淪 幽苦,汝命已盡,不當復還。今赦汝七年,誘化於世,以 吾此像廣示於人,開引進之門,為趣善之要,宜勉行 之。」即使童子引還,疾已瘳矣。數日後,以己之財帛於 肅明觀畫天尊之像,東洛關外畿輔之間,傳寫其本, 遍令開悟。仁表因出城,於春明門外見蒿棘之中,如 曾行之處。視棘刺之末,有所𦊰掛,衣綿紫縷,及棘上 微有血痕。果是。所追之夕,經行其路,七年而終。 《茅亭客話》:「道士黎海陽,其父偽蜀時為軍職,天兵伐 蜀,海陽隨父戍劍門。蜀軍潰散,子父遂還於川城東 門外丁村古冢,忽聞冢內有非常香氣。一日因晴明, 微隙中見少骸」骨,朽腐至甚,旁有一藂黃粉,因撥開, 乃見三小塊雄黃。海陽父頗好燒鍊,素知冢內雄黃 可用,遂以衣襟裹之。至中夜,忽聞人語,父子問之曰: 「語者鬼耶?」答云:「某非鬼,某宋人也。家世食祿,而某不 樂名宦,退身學道。於楚丘有別墅,稍遠囂塵,凡五金 八石難得者,必能致之。」或方法之士欲合鍊試驗者, 必資其藥品,給以爐鼎,使成之。時德宗疑韋中令在 蜀與蠻人連結,遂令某為道士,入川見中令,伺其動 靜居止。皇觀三年,又遣僧行勤入蜀伺察。中令初以 談議苦空,後說燒煉點化之事,中令歷試,一一皆驗。 凡三年,中令甚誠敬之。或一日說還丹延駐之法,中 令愈加景奉。後煉丹既成,中令齋戒餌之。初覺神氣 清爽,嗜好倍常,僧遂辭去。至貞元二十年暮春,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