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按《唐書儒學傳》:「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貞,字季弱,明 《春秋》,擢高第。嘗受學於國子博士王道珪,稱之曰:『吾 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以親喪哀毀,除喪不仕。左右 史張說、尹元凱薦為國子大成。每釋奠,講辨三教,聽 者皆得所未聞。遷四門助教,譔諸經義樞《續史記》皆 未就。夢天官、麟臺交辟,寤而會親族敘訣,二日卒,年」 四十。愔博學,尢通《老子》書。初為道士,元宗尚元言,有 薦愔者,召對,喜甚,厚禮之。拜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 兼修國史。固辭不起。有詔以道士服視事,乃就職,顓 領集賢史館圖書。開元末卒,贈左散騎常侍。

裴翛然

按《續文獻通考》:「裴翛然,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 諧強學,不成一名。善丹青,解絲竹,好酒,工於詩。去為 道士。開元中,嘗夜醉臨階,犯禁,乃為詩曰:『遮莫鼕鼕 鼓,須傾滿滿盃。金吾如借問,但道玉山頹』。官不之罪。」

鄧德誠

按《建昌府志》:鄧紫陽隱於麻姑山。姪德誠,少穎悟,常 隨紫陽侍內禁。元宗奇之曰:「斯子必為教主。」以巾簡 授之。石堡頗為邊患,乃燃燈七以象北斗,焚香瞑祝, 一燈飛勢若流星,石堡之城為灰燼矣。

鄧延康

按《建昌府志》:「鄧紫陽從孫延康,天機元挺,法相沖雅, 葆神茹氣,澹然與天凝合。」

賀知章

按《唐書》本傳:「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談 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談風 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 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 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 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併謝,宰相源」 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 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 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元宗自 為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申王薨,詔選挽郎, 而知章取舍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牆出首 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 客,授祕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 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 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知章晚節尢誕放,遨嬉里巷, 自號「四明狂客。」及祕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 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 有所愜不復拒,然紙纔十數字,世傳以為寶。天寶初, 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 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 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 其子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 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 書。令之,長谿人。肅宗亦以舊恩召,而令之已前卒。 按《天台縣志》:「知章,會稽人。」按許鼎撰《通和先生祖貫 碑》云:「貫學黃老,初賀監得攝生之術,負笈賣藥,數百 年不死,後於天台山昇仙。」見《高道傳》。《唐書隱逸傳》云: 「知章嘗棄官入道。」升仙之說,恐未必然。

王希夷

按:《唐書隱逸傳》:「王希夷,徐州。」人。家貧,父母喪,為人 牧羊,取傭以葬。隱嵩山,師黃頤學養生。四十年,頤卒, 更居兗州徂徠。與劉元博友善,喜讀《周易》《老子》,餌松 柏葉雜華。年七十餘,筋力柔強,刺史盧齊卿就謁問 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言足矣。」元宗東巡狩, 詔州縣敦勸,見行在時九十餘,帝令張說訪以政事, 宦官扶入宮中,與語甚悅,拜國子博士,聽還山。敕州 縣春秋致束帛酒肉,仍賜絹百,衣二稱。

甘泉先生

按《天台縣志》:「甘泉先生,不知何許人,隱華頂峰,頻召 不起。開元十八年,明皇遣官於王屋山置臺觀以居 之。」

李煉師

按《四川總志》:「李煉師,眉山人。天寶九載,修道於松柏 山中,能禱雨以救民旱,其應如響。」

吳筠

按《唐書隱逸傳》:「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通經誼,美 文詞,舉進士不中。性意鯁,不耐沉浮於時,去居南陽 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乃入嵩山,依 潘師正究其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有名士相娛樂, 文辭傳京師。元宗遣使召見大同殿,與語甚悅,敕待 詔翰林,獻《元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 《老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復問神仙冶鍊法,對 曰:「此野人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 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門嫉其 見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其短筠於帝,筠亦知天下 將亂,懇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安祿山欲稱兵,乃還 茅山。而兩京陷,江、淮盜賊起,因東入會稽剡中,大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