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7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抱朴子·論僊篇》,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水蠣為蛤,荇 菜為蛆」,皆不然乎?

《古今注》:「鳧雁皆在河邊沙上,食沙石,悉皆消爛,唯食 蛤不消,隨其糞出,用以為藥,倍勝常者。」

《南越志》:「凡蛤之屬,開口聞雷鳴,不復閉。」

《酉陽雜俎》:「蛤蜊候風雨,能以殼為翅飛。」

《譚子化書》:「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 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 斲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規其象,何化之速也? 《物類相感志》:「醃蛤蜊以爐灰入鹽醃之,味好,且不開 口,要即熟,則在日中曬。」

《東坡志林》:「予不喜殺生,有見餉蟹蛤者,皆放之江中。 雖知蛤在江中無活理,然猶庶幾,萬一便使不活,亦 愈於煎烹也。非有所求覬,但以親經患難,不異雞鴨 之在庖廚,不復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類受無量怖 苦爾。」

《後山談叢》:「蛤蜊無血。」

《西溪叢語》: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暈。」 《閩部疏》:陶方伯嘗言:「閩中海錯定虛得名耳。」余怪問 何以,曰:「蚶不四明,蛤不揚州。」余大以為然,蛤乃車螯, 非蛤蜊也。

蛤部外編

《善見律論》:「昔佛在世時,到瞻婆羅國迦羅池邊,為眾 說法。時彼池中有一蛤,聞佛池邊說法之聲,即從池 出,入草根下,聽佛說法。時有一人,持杖放牛,見佛在 坐為眾說法,即往佛所。欲聞法故,以杖刺地,誤著蛤 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經乎大陰,入乎元闕, 至于蒙穀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元鬚,淚注而鳶肩, 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 其背,遯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倚龜殼而食蛤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