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9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蝸牛,似小蠃,白色,生池澤草木間,頭有兩角,行則觸, 驚則縮,首尾俱能藏入殼中。盛夏日中,則自懸樹葉 下,往往升高,涎沫既盡,隨即枯死。一名蝸蟲,以其有 兩角,故以牛名。《三蒼》云:「蝸,小牛螺也,俗謂之蝸牛。」又 「蝸」字有瓜、戈二音,故魏隱者焦先自作一瓜牛廬,瓜 即蝸也,為廬舍,圓而小,如蝸牛之殼云。蝸牛之殼,乃 「是區畫中之最小者。故戴晉人說梁王以國於蝸之 左右角者曰蠻氏,觸氏怒而相攻,伏尸百萬,逐北旬 有五日而後反。以梁王無以異於蠻氏,蠻,傷也,為觸 所傷,此所以極區內大小之見也。一名螔蝓,一名陵 蠡,一名土蝸,一名蚹蝸。螔蝓入三十六禽,又是四種 角之例,營室之精云。」《尚書大傳》曰:「鉅定螺。」鄭元曰:「鉅 定,澤也。螺,蝸牛也。」今按《內則》:「蝸醢而菰食。」豈謂是耶? 《中山經》曰:「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禹父 所化也,是多僕纍蒲盧。」僕纍者,蝸牛也。又有一種無 殼者,其形稍大,人家濕處多有之,云是蝸牛之老者。

《本草綱目》

蝸牛釋名

蝸牛:一名蠡牛,一名《蚹蠃》,一名《螔蝓》,一名《山蝸》,一名 《蝸蠃》,一名《蜒蚰蠃》,一名《土牛兒》。

陶弘景曰:蝸牛,山蝸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莊 子》所謂「戰於蝸角」是矣。

李時珍曰:其頭偏戾如喎,其形盤旋如渦,故有喎渦 二者,不獨如「瓜」字而已。其行延引,故曰蜒蚰。《爾雅》謂 之蚹蠃。孫炎註云:以其負蠃殼而行,故名蚹蠃。

《集解》

陶弘景曰:「蝸牛生山中及人家,頭形如蛞蝓,但背負 殼耳。」

《大明》曰:「此即負殼蜒蚰也。」

韓保昇曰:「蝸牛生池澤草樹間。形似小螺,白色,頭有 四黑角。」

《蘇頌》曰:「凡用蝸牛,以形圓而大者為勝,久雨乍晴,竹 林池沼間多有之。其城牆陰處,一種扁而小者,無力 不堪用。」

李時珍曰:「蝸身有涎。往往升高。涎枯則自死也。」

《氣味》

鹹寒,有小毒。

《主治》

《別錄》曰:「賊風喎僻,踠跌,大腸脫肛,筋急及驚癇。」 甄權曰:「生研汁飲,止消渴。」

李時珍曰:「治小兒臍風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 通耳聾,治諸腫毒痔漏。制蜈蚣、蝎蠆毒,研爛塗之。」

《發明》

《蘇頌》曰:「入嬰孩藥最勝。」

李時珍曰:「蝸牛所主諸病,大抵取其解熱消毒之功 耳。」

蝸殼主治

《蘇頌》曰:「一切疳疾。」

李時珍曰:「牙𧏾,面上赤瘡,鼻上酒㾴,久利下,脫肛。」

《附方》

小便不通,蝸牛擣貼臍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許更 妙。簡易

大腸脫肛:《聖惠》:「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用 蝸牛一兩燒灰,豬脂和傅,立縮。」 又治上證及痢後 脫肛。用乾蝸牛一百枚炒研,每用一錢,以飛過赤汁 磁石末五錢,水一盞,煎半盞調服,日三。

痔瘡腫痛:丹溪用蝸牛浸油塗之,或燒研傅之。 《濟 生》用蝸牛一枚,入麝香少許在內,碗盛,次日取水塗 之。

發背初起:活蝸牛二百箇,以新汲水一盞,湯缾中封 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調,掃傅瘡上,日十餘度,熱 痛止,則瘡便愈。集驗方

瘰𤻤未潰:連殼蝸牛七箇,丁香七粒,同燒研,紙花貼 之。危氏方

瘰𤻤已潰:「蝸牛燒研,輕粉少許,用豬脊髓調傅之。」危氏 方

喉痹腫塞:用蝸牛綿裹,水浸含嚥,須臾立通。 又:用 蝸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爛綿裹含嚥,立效。

喉風腫痛:端午日午時取蜒蚰十餘條,同鹽三四箇, 小瓶內封固,俟化成水,收水點之。唐氏

喉塞口噤: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礬半 生半燒二錢,研為末,每水調五分服,得吐立通。聖惠方 耳腮痄腫及喉下諸腫:用蝸牛同麵研傅之。

面上毒瘡初起者,急尋水蜒蚰一二條,用醬少許共 擣塗紙上,貼之即退,紙上留一小孔出氣,此乃凌漢 章《祕傳》,《極效方》也。談埜翁試驗方

赤白瞖膜:生蝸牛一枚,擣丹砂末於內,火上炙沸,以 綿染汁,傅眥中,日二。聖惠方

鼻血不止:蝸牛煿乾一枚,烏賊骨五分,研末吹之。聖濟 總錄

撮口臍風,乃胎熱也。用蝸牛五枚,去殼研汁塗口,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