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9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效乃止。 又方:「用蝸牛十枚,去殼研爛,入蒔蘿末半 分,研勻塗之,取效甚良。」

滴耳聾閉蝸牛膏用蝸牛一兩,石膽、鍾乳粉各二錢 半,為末,瓷盒盛之,火鍛赤研末,入片腦一字,每以油 調一字,滴入耳中,無不愈者。並聖惠方

蚰蜒入耳,蝸牛椎爛,置於耳邊,即出也。瑞竹堂方 《染鬚方》:用蜒蚰四十條,以京墨水養之三日,埋馬屎 中一月,取出,以白絲頭試之,如即黑到尾,再入馬屎 中埋七日,再取試之,性緩乃以染鬚,庶不致黑皮膚 也。普濟方

消渴引飲不止:崔元亮《海上方》:「用蝸牛十四枚,形圓 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飲之,不過一劑 愈。」 《聖惠》「用蝸牛焙半兩,蛤粉、龍膽草、桑根白皮炒 各二錢半,研末。每服一錢,楮葉湯下。」

一切疳疾:「用自死蝸殼七枚,皮薄色黃白者,洗淨,不 得少有塵滓,日乾,內酥蜜於殼中,以磁盞盛之,紙糊 盞面,置炊飯上蒸之。」下饙時即坐甑中,仍裝飯又蒸, 飯熟取出,研如水淀,漸漸與吃,一日令盡,取效止。韋丹 方

牙𧏾作痛:蝸牛殼三十枚,燒研,日日揩之,良。聖惠方 大腸脫肛:蝸牛殼去土研末,羊脂鎔化調塗,送入即 愈。李延壽方

蛞蝓集解

《別錄》曰:「蛞蝓,生太山池澤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之。」

陶弘景曰:「蛞蝓無殼,不應有蝸名。蚹蝸,即蝸牛也。」豈 以其頭形似蝸牛,故亦名蝸與?

韓保昇曰:蛞蝓,即蝸牛也。而《別錄》復有蝸牛一條。雖 數字不同,而主療無別,是後人誤出。正如草部有雞 腸,而復出蘩縷也。按《爾雅》云:「蚹蠃,螔蝓。」郭註云:「蝸牛 也。」《玉篇》亦云:「螔蝓,蝸牛也。」此則一物明矣。形似小螺, 白色,生池澤草樹間,頭有四角,行則角出,驚之則縮, 首尾俱能藏入殼中。蘇恭以蛞蝓為無殼蝸牛,非矣。 今《本經》一名「陵蠡。」《別錄》又有土蝸焉,名「蝸蠡。」皆蠃殼 之屬,不應無殼也。今下濕處有一種蟲,大若蝸牛,無 殼而有角者,云是蝸牛之老者也。

寇宗奭曰:「蛞蝓,蝸牛二物也。蛞蝓二角,身肉止一段; 蝸牛四角,背上別有肉,以負殼行,若為一物,《經》中焉 得分為二條?」蜀本又謂蛞蝓為蝸牛之老者,甚無謂 也。

李時珍曰:按《爾雅》無「蛞蝓」,止云「蚹蠃、螔蝓。」郭註云,「蝸 牛也。」《別錄》無「螔蝓」,止云「蛞蝓,一名蚹蝸。」據此,則螔蝓 是蚹蠃,蛞蝓是蚹蝸。蓋一類二種,如蝦蟆與蛙。故其 主治功用相似,而皆制蜈蠍。名謂稱呼相通,而俱曰 蝸與蜒。蚰,螺也。或以為一物,或以為二物者,皆失深 攷。惟許慎《說文》云:「蚹蠃背負殼者曰蝸牛,無殼者曰 《蛞蝓》。」一言決矣。

正誤

陶弘景曰:「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種角蟲之類, 營室星之精,方家無復用者。」

蘇恭曰:「陶說誤矣。三十六禽,亥上有壁水貐,乃豪豬, 毛如蝟簪。」《山海經》云:「貐,彘身人面,音如嬰兒。」《爾雅》云: 「䝟貐類貙,迅走食人。」三者並非蛞蝓,蛞蝓乃無殼蝸 蠡也。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本經》曰:「賊風喎僻,軼筋及脫肛,驚癇攣縮。喎,苦乖切, 口戾也。軼音跌,車轉也。」

《衍義》曰:「蜈蚣,蠍毒。」

李時珍曰:「腫毒、焮熱,熱瘡腫痛。」

《發明》

寇宗奭曰:「蜈蚣畏蛞蝓,不過所行之路,觸其身即死, 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李時珍曰:按:蔡絛《鐵圍叢話》云:「嶠南地多蜈蚣,大者 二、三尺,螫人覓死。惟見托胎蟲,則局促不行,蟲乃登 其首,陷其腦而死。故人以此蟲生搗塗蜈蚣傷,立時 疼痛止也。」又《大全良方》云:「痔熱腫痛者,用大蛞蝓一 箇,研泥,入龍腦一字,臙脂坯子半錢,同傅之。先以石 薜煮水熏洗尤妙。五羊大帥趙尚書夫人病此,止以」 蛞蝓、京墨研塗亦妙,大抵與蝸牛同功。

《附方》

腳脛爛瘡,臭穢不可近:用蜒蚰十條,瓦焙研末,油調 傅之,立效。急救方

緣桑螺釋名

《緣桑螺》:一名「桑牛」,一名天螺。

《集解》

唐慎微曰:此蠃全似蝸牛,黃色而小,雨後好緣桑葉。 李時珍曰:「此蠃諸木上皆有,獨取桑上者,正如桑螵 蛸之意。」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