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後,而洩血中之滯,防己之類是也。《經》曰:『味薄者通』。」 故淡味之藥,謂之通劑。

補劑

徐之才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李杲曰:「人參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 肉補形,人參補氣,凡氣味與二藥同者,皆是也。」 張從正曰:「五臟各有補瀉,五味各補其臟,有表虛、裡 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經》曰:『精不足者,補 之以味,形不足者,補之以氣。五穀、五菜、五果、五肉,皆 補養之物也』。」

李時珍曰:《經》云:「不足者補之。」又云:「『虛則補其母』。生薑 之辛補肝,炒鹽之鹹補心,甘草之甘補脾,五味子之 酸補肺,黃蘗之苦補腎。又如伏神之補心氣,生地黃 之補心血,人參之補脾氣,白芍藥之補脾血,黃芪之 補肺氣,阿膠之補肺血,杜仲之補腎氣,熟地黃之補 腎血,芎藭之補肝氣,當歸之補肝血之類皆補劑,不」 特人參、羊肉為補也。

洩劑

徐之才曰:「洩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

李杲曰:「葶藶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能洩肺中之 閉,又泄大腸。大黃走而不守,能洩血閉。腸胃渣穢之 物,一洩氣閉,利小便;一洩血閉,利大便。凡與二藥同 者皆然。」

張從正曰:「實則瀉之,諸痛為實,痛隨利減,芒硝、大黃、 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其催生,下乳,磨積逐 水,破經洩氣,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李時珍曰:「去閉」,當作「去實。《經》云:『實者瀉之,實則瀉其 子』是矣。五臟五味皆有瀉,不獨葶藶、大黃也。肝實瀉 以芍藥之酸;心實瀉以甘草之甘;脾實瀉以黃連之 苦;肺實瀉以石膏之辛;腎實瀉以澤瀉之鹹是矣。」

輕劑

徐之才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張從正曰:風寒之邪,始客皮膚,頭痛身熱,宜解其表, 《內經》所謂輕而揚之也。癰瘡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泄 之,毒以薰之,皆輕劑也。凡薰洗蒸炙,熨烙刺砭,導引 按摩,皆汗法也。

李時珍曰:「當作輕可去閉。」有表閉、裡閉、上閉、下閉。表 閉者,風寒傷營,腠理閉密,陽氣怫鬱,不能外出,而為 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諸病,宜輕揚之劑發其汗,而表 自解也。裡閉者,火熱鬱抑,津液不行,皮膚乾閉,而為 肌熱煩熱頭痛、目腫、昏瞀、瘡瘍諸病,宜輕揚之劑,以 解其肌,而火自散也。上閉有二:一則外寒內熱,上焦 氣閉,發為咽喉閉痛之證,宜辛涼之劑以揚散之,則 閉自開;一則飲食寒冷,抑遏陽氣在下,發為胸膈痞 滿閉塞之證,宜揚其清而抑其濁,則痞自泰也。下閉 亦有二,有陽氣陷下,發為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行 之證,但升其陽而大便自順,所謂下者舉之也。有燥 熱傷肺,金氣膹鬱,竅閉于上,而膀胱閉于下。為小便 不利之證。以升麻之類。探而吐之。上竅通而小便自 利矣。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

重劑

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

張從正曰:重者,鎮縋之謂也。怯則氣浮,如喪神守,而 驚悸氣上,朱砂、水銀、沈香、黃丹、寒水石之倫,皆體重 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縋之。《經》 云:「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

李時珍曰:「重劑凡四:有驚則氣亂,而魂氣飛揚,如喪 神守者;有怒則氣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並鐵 粉、雄黃之類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驚健忘,迷 惑不寧者,宜朱砂、紫石英之類以鎮其心;有恐則氣 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將捕者,宜磁石、沈香之類以 安其腎。大抵重劑壓浮火而墜痰涎,不獨治怯也。故」 諸風掉眩。及驚癇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 皆浮火痰涎為害。俱宜重劑以墜之。

滑劑

徐之才曰:「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劉完素曰:「澀則氣著,必滑劑以利之。滑能養竅,故潤 利也。」

張從正曰:「大便燥結,宜麻仁、郁李之類。小便淋瀝,宜 葵子、滑石之類。前後不通,兩陰俱閉也,名曰三焦約。 約者,束也。宜先以滑劑潤養其燥熱後攻之。」

李時珍曰:「著者,有形之邪,留著于經絡臟腑之間也。 便尿濁、帶痰涎,胞胎癰腫之類是矣。皆宜滑藥以引 去其留著之物。此與木通、豬苓通以去滯,相類而不 同。木通、豬苓淡洩之物,去濕熱無形之邪;葵子、榆皮 甘滑之類,去濕熱有形之邪。故彼曰滯,此曰著也。大 便澀者,波稜、牽牛之屬;小便澀者,車前、榆皮之屬;精」 竅澀者,黃蘗、葵花之屬;胞胎澀者,黃葵子、王不留行 之屬;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則半夏、茯苓之屬;引瘡毒 自小便去者,則五葉藤、萱草根之屬,皆滑劑也。半夏、 南星皆辛而涎滑,能洩濕氣,通大便,蓋辛能潤,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