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氣,能化液也。或以為燥物,謬矣。濕去則土燥,非二物 性燥也。

澀劑

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劉完素曰:「滑則氣脫,如開腸洞泄、便溺遺失之類,必 澀劑以收斂之。」

張從正曰:「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防風;滑泄不已,澀 以豆蔻、枯礬、木賊、罌粟殼;喘嗽上奔,澀以烏梅、訶子。 凡酸味同乎澀者,收斂之義也。然此種皆宜先攻其 本,而後收之可也。」

李時珍曰:「脫者,氣脫也,血脫也,精脫也,神脫也。脫則 散而不收,故用酸澀溫平之藥,以斂其耗散。汗出亡 陽,精滑不禁,泄利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 津,皆氣脫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諸大亡血,皆血脫 也。牡蠣、龍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烏梅榴皮、訶黎 勒、罌粟殼、蓮房、棕灰、赤石脂、麻黃根之類,皆澀藥也。」 氣脫兼以氣藥,血脫兼以血藥,及兼氣藥。氣者血之 帥也。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此神脫也,非澀藥所 能收也。

燥劑

徐之才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劉完素曰:「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桑皮 之屬,濕勝于上,以苦吐之,以淡滲之是也。」

張從正曰:「積寒久冷,吐利腥穢,上下所出水液,澄澈 清冷,此大寒之病,宜薑、附、胡椒輩以燥之。若病濕氣, 則白朮、陳皮、木香、蒼朮之屬除之,亦燥劑也。而黃連、 黃蘗、巵子、大黃,其味皆苦,苦屬火,皆能燥濕,此《內經》 之本旨也,豈獨薑、附之儔為燥劑乎?」

王好古曰:「濕有在上、在中、在下、在經、在皮、在裡。」 李時珍曰:「濕有外感,有內傷。外感之濕,雨露嵐霧,地 氣水濕,襲于皮肉筋骨經絡之間;內傷之濕,生于水 飲酒食,及脾弱腎強,固不可一例言也。故風藥可以 勝濕,燥藥可以除濕,淡藥可以滲濕,洩小便可以引 濕,利大便可以逐濕,吐痰涎可以袪濕。濕而有熱,苦 寒之」劑燥之。濕而有寒。辛熱之劑燥之。不獨桑皮、小 豆為燥劑也。濕去則燥。故謂之燥。

潤劑

徐之才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張從正曰:「濕者,潤濕也。雖與滑類,少有不同。《經》云:辛 以潤之,辛能走氣,能化液故也。」鹽消味雖鹹,屬真陰 之水,誠濡枯之上藥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獨金 化,蓋有火以乘之,故非濕劑不能愈。

劉完素曰:「津耗為枯,五臟痿弱,榮衛涸流,必濕劑以 潤之。」

王好古曰:「有減氣而枯,有減血而枯。」

李時珍曰:「濕劑當作潤劑。枯者,燥也。陽明燥金之化, 秋令也。風熱怫甚,則血液枯涸而為燥病。上燥則渴, 下燥則結,筋燥則強,皮燥則揭,肉燥則裂,骨燥則枯, 肺燥則痿,腎燥則消。凡麻仁、阿膠、膏潤之屬,皆潤劑 也。養血則當歸、地黃之屬,生津則麥門冬、栝樓根之 屬,益精則蓯蓉、枸杞之屬。若但以石英為潤藥,則偏」 矣。古人以服石為滋補故爾。

劉完素曰:「制方之體,欲成七方十劑之用者,必本于 氣味也。寒、熱、溫、涼四氣生于天,酸、苦、辛、鹹、甘、淡六味 成乎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陰。陽 氣出上竅,陰味出下竅。氣化則精生,味化則形長。故 地產養形,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天產養精,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 為陰,淡味滲洩為陽。」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各隨 五臟之病而制藥性之品味。故方有七,劑有十方,不 七不足以盡方之變,劑不十不足以盡劑之用。方不 對證,非方也;劑不蠲疾,非劑也。此乃太古先師,設繩 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士,乃出規矩以為方圓。夫物各 有性,制而用之,變而通之,施于品劑,「其功用豈有窮 哉!如是有因其性為用者,有因其所勝而為制者,有 氣相同則相求者,有氣相剋則相制者,有氣有餘而 補不足者,有氣相感則以意使者。有質同而性異者, 有名異而實同者。」故蛇之性上竄而引藥,蟬之性外 脫而退翳,䖟飲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 所謂「因其性而為用」者如此。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 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築下也。所謂因其用而為使者 如此。浮萍不沈水,可以勝酒;獨活不搖風,可以治風。 所謂因其所勝而為制也如此。麻木穀而治風,豆水 穀而治水。所謂氣相同則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 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鎮恍惚。所謂因其氣相剋 則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視,所謂其氣有餘 補不足也如此。鯉之治水,鶩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 感,則以意使」者如此。蜜成于蜂,蜜溫而蜂寒;油生于 麻,麻溫而油寒,茲同質而異性者也。蘼蕪生于芎藭, 蓬蔂生于覆盆,茲名異而實同者也。所以如此之類, 不可勝舉。故天地賦形,不離陰陽,形色自「然皆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