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最能發病成積。」孟詵、蘇頌,或言其性涼性寒者,謬說 也。《別錄》已謂其溫中堅,大便令人多熱,是豈寒涼者 乎?今人冷洩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數者,作粢糕或 丸子夜食亦止。其溫肺暖脾可驗矣。痘證用之。亦取 此義。

粳釋名

李時珍曰:粳,乃穀稻之總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諸《本 草》獨以晚稻為粳者,非矣。粘者為糯,不粘者為粳。糯 者懦也,粳者硬也。但入解熱藥,以晚粳為良爾。」

集解

陶弘景曰:「粳米,即今人常食之米,但有白、赤、小、大、異 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可作廩米。」

孟詵曰:「淮泗之間最多。襄、洛土粳米,亦堅實而香。南 方多收火稻,最補益人。諸處雖多粳米,但充饑耳。」 李時珍曰:「粳有水旱二稻。南方土下塗泥,多宜水稻。 北方地平,惟澤土宜旱稻。西南夷亦有燒山地為畬 田種旱稻者,謂之火米。古者惟下種成畦,故祭祀謂 稻為嘉蔬」,今人皆拔秧栽插矣。其種近百,各各不同, 俱隨土地所宜也。其穀之光芒、長、短、大、細,百不同也。 其米之赤、白、紫、烏、堅、鬆、香、否,不同也。其性之溫涼、寒、 熱,亦因土產形色而異也。真臘有水稻,高丈許,隨水 而長。南方有一歲再熟之稻。《蘇頌》曰:「香粳長白如玉, 可充御貢。」皆粳之稍異者也。

粳米氣味

甘苦平無毒。

孫思邈曰:「生者寒,燔者熱。」

李時珍曰:「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 新粳熱,陳粳涼。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雞屎 白。」

《汪穎》曰:「新米乍食動風氣,陳者下氣,病人尤宜。」 孟詵曰:「常食乾粳飯,令人熱中,唇口乾。不可同馬肉 食,發痼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燒倉米灰 和蜜漿服之,不爾即死。」

主治

《別錄》曰:「益氣,止煩,止渴止洩。」

《蜀本》云:「溫中,和胃氣,長肌肉。」

陳日華曰:「補中,壯筋骨,益腸胃。」

《孟詵》曰:「煮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下痢。」

王好古曰:「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彊志,聰耳明目。」 李時珍曰:「《養生集要》云:『通血脈,和五臟,好顏色』。」 孫思邈曰:「常食乾粳飯,令人不噎。」

發明

《孟詵》曰:「粳米,赤者粒大而香,水漬之有味,益人。大抵 新熟者動氣,經年者亦發病。惟江南人多收火稻貯 倉,燒去毛,至春舂米食之,即不發病,宜人溫中益氣, 補下元也。」

寇宗奭曰:「粳以白晚米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 五臟,補益血氣,其功莫逮。然稍生則復不益脾,過熟 乃隹。」

汪穎曰:「稉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為第一。各處所 產,種類甚多,氣味不能無少異,而亦不大相遠也。天 生五穀,所以養人。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惟此穀得天 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入藥 之功,在所略爾。」

王好古曰:「《本草》言粳米益脾胃,而張仲景白虎湯用 之入肺,以味甘為陽明之經,色白為西方之象,而氣 寒入手太陰也。少陰證,桃花湯用之以補正氣;竹葉 石膏湯用之以益不足。」

李時珍曰:「粳稻六、七月收者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 月收者為遲粳,十月收者為晚粳。北方氣寒,粳性多 涼,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藥。南方氣熱,粳性多溫,惟十 月晚稻氣涼,乃可入藥。遲粳、晚粳得金氣多,故色白 者,入肺而解熱也。早粳得土氣多,故赤者益脾,而白 者益胃。若滇、嶺之粳則性熱,惟彼土宜之耳。」

稻米附方

霍亂煩渴不止: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 或煮汁服。楊氏產乳

消渴飲水:方同上。

三消渴病梅花湯:用糯穀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分。 每用一兩,水二碗,煎汁飲之。三因方

下痢禁口:糯穀一升,炒出白花,去殼,用薑汁拌溼再 炒為末。每服一匙湯下,三服即止。經驗良方

久洩食減:「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慢炒熟,磨篩,入 懷慶山藥一兩,每日清晨用半盞,入砂糖二匙,胡椒 末少許,以極滾湯調食」,其味極佳,大有滋補,久服令 人精暖有子,《祕方》也。松篁經驗方

鼻衄不止,服藥不應,「獨聖散」,用糯米微炒黃為末。每 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仍吹少許入鼻中。簡要濟眾方 勞心吐血:糯米半兩,蓮子心七枚,為末,酒服。孫仲盈 云:「曾用多效」,或以墨汁作丸服之。澹寮

自汗不止:糯米、小麥麩同炒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