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孔叢子公儀篇》:「子思居貧,其友有饋之粟者,受二車 焉,或獻樽酒,束脩子思弗」為當也。或曰:「子取人粟而 辭吾酒脯,是辭少而取多也。於義則無名,於分則不 全,而子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貧於財,至乃 困乏,將恐絕先人之祀。夫以受粟為周之也,酒脯則 所以飲宴也。方乏於食而乃飲宴,非義也。吾豈以為 分哉?度義而行也。」或者擔其酒脯以歸。

《新序》:鄒穆公有令,食鳧鴈必以秕,無得以粟。於是倉 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為費,請 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 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豈為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 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 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之粟,移之 於民,此非吾之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 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鄒民聞之,皆知私積與 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邦。

《吳越春秋》:越王謂大夫種曰:「孤蒙子之術,所圖者未 嘗有不合也。今欲復謀吳,奈何?」種曰:「君王自陳,越國 微鄙,年穀不登,願王請糴,以入其意,天若棄吳,必許 王矣。」越乃使大夫種使吳,因宰嚭求見吳王,辭曰:「越 國洿下,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饑乏,道薦饑餒,願 從大王請糴,來歲即復太倉,惟大王救其窮窘。」吳王 曰:「越王信誠守道,不懷二心,今窮歸愬,吾豈愛惜財 寶,奪其所願?」子胥諫曰:「不可。非吳有越,越必有吳,吉 往則凶來,是養生寇而破國家者也,與之不為親,不 與未成冤。且越有聖臣范蠡,勇以善謀,將有修飾,攻 戰以伺吾間,觀越王之使,使來請糴者,非國貧民困 而請糴也,以入吾國,伺吾王間也。」吳王曰:「寡人卑服 越王,而有其眾,懷其社稷,以愧勾踐。勾踐氣服為駕 車,卻行馬前,諸侯莫不聞知。今吾使之歸國,奉其宗 廟,復其社稷,豈敢有反吾之心乎?」子胥曰:「臣聞士窮 非難抑心下人,其後有激人之色。臣聞越王饑餓,民 之困窮,可因而破也。今不用天之道,順地之理,而反 輸之食,固君之命,狐雉之相戲也。夫狐卑體而雉信 之,故狐得其志,而雉必死,可不慎哉!」吳王曰:「勾踐國 憂,而寡人給之以粟,恩往義來,其德昭昭,亦何憂乎?」 子胥曰:「臣聞狼子有野心,仇讎之人不可親,夫虎不 可餧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國家之福,以饒 無益之讎,棄忠臣之言,而順敵人之欲,臣必見越之 破吳,豸鹿遊於姑胥之臺,荊榛蔓於宮闕,願王覽武 王伐紂之事也。」太宰嚭從旁對曰:「武王非紂王臣也, 率諸侯以伐其君,雖勝殷謂義乎?」子胥曰:「武王即成 其名矣。」太宰嚭曰:「親戮主以為名,吾不忍也。」子胥曰: 「盜國者封侯,盜金者誅令,使武王失其理,則周何為 三家之表?」太宰嚭曰:「子胥為人臣,徒欲干君之好,咈 君之心,以自稱滿,君何不知過乎?」子胥曰:「太宰嚭固 欲以求其親,前縱石室之囚,受其寶女之遺,外交敵 國,內惑於君。大王察之,無為群小所侮。今大王譬若 浴嬰兒,雖啼,無聽宰嚭之言。」吳王曰:「宰嚭是子,無乃 聞寡人言,非忠臣之道,類於佞諛之人?」太宰嚭曰:「臣 聞鄰國有急,千里馳救,是」乃王者封亡國之後,五霸 輔絕滅之末者也。吳王乃與越粟萬石,而令之曰:「寡 人逆群臣之議而輸於越,年豐而歸寡人。」大夫種曰: 「臣奉使返越,歲登誠還吳,貸大夫種歸越。」越國群臣 皆稱萬歲。即以粟賞賜群臣,及於萬民。二年,越王粟 稔,揀擇精粟而蒸還於吳,復還斗斛之數,亦使大夫 種歸之吳王,王得越粟,長太息,謂太宰嚭曰:「越地肥 沃,其種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於是吳種越粟,粟種 殺而無生者,吳民大饑。

《風俗通》:「燕太子丹仰天歎,天為雨粟。」

《史記》:「秦將王離涉河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 輸之粟。」

《平準書》:「漢興,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 萬石。」

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 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 孝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修《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 民,及徒復作,得輸粟縣官以除罪。

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 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貨殖傳》:「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秦之敗也,豪傑 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民不 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 起富。富人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儉,力田畜。田畜,人爭 取賤賈,任氏獨取貴善,富者數世。然任公家約,非田 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以此」 為閭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塞之斥也,唯橋姚已致 馬千匹,牛倍之,羊萬頭,粟以萬鍾計。

《汲黯傳》:「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 曰:『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 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