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矣。

《農桑撮要》

《葫蘆茄乾》

做葫蘆茄「乾茄切片,葫蘆匏子削條,曬乾,收依做《乾 菜法》。」

《王世懋瓜蔬疏》

《匏子 瓠子》

匏子,瓜類也。大而扁者可食;小而長,作細腰者可翫。 種類頗多。瓠子,匏類也。形稍長,銳,上豐下,味似勝之。

《本草綱目》

《壺盧釋名》

李時珍曰:壺,酒器也;盧,飯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 為酒飯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蘆者,非矣。葫乃蒜名, 蘆乃葦屬也。其圓者曰匏,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 泡、如漂也。凡蓏屬皆得稱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壺、 瓠、匏三名皆可通稱,初無分別。故孫愐《唐韻》云:「瓠音 壺,又音護瓠。」「瓢也。」陶隱居《本草》作「瓠𤬏」,云是瓠類 也。許慎《說文》云:「瓠,匏也。」又云:「瓢,瓠也。匏,大腹瓠也。」陸 璣《詩疏》云:「壺,瓠也。」又云:「匏,瓠也。」《莊子》云:「有五石之瓠。」 諸書所言其字,皆當與壺同音。而後世以長如越瓜、 首尾如一者為瓠,音護。瓠之一頭有腹長柄者為懸 瓠,無柄而圓大、形扁者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為 壺,壺之細腰者為蒲盧,各分名色,迥異於古。以今參 詳,其形狀雖各不同,而苗、葉、皮、子性味則一,故茲不 復分條焉。懸瓠,今人所謂茶酒瓢者是也。蒲盧,今之 藥壺盧是也。郭義恭《廣志》謂之「約腹壺」,以其腹有約 束也。亦有大小二種。

《集解》

陶弘景曰:「瓠與冬瓜氣類同輩。又有瓠𤬏,亦是瓠類, 小者名瓢,食之乃勝瓠。此等皆利水道,所以在夏月 食之,大約不及冬瓜也。」

蘇恭曰:「瓠與瓠𤬏、冬瓜,全非類例。三物苗葉相似,而 實形則異。瓠形似越瓜,長尺餘,頭尾相似,夏中便熟, 秋末便枯。瓠𤬏形狀,大小非一,夏末始實,秋中方熟, 取以為器,經霜乃堪。瓠與甜瓠𤬏體性相類,啖之俱 勝冬瓜。《陶言》不及,是未悉此等原種各別也。」

李時珍曰:長瓠、懸瓠、壺盧、匏瓜、蒲盧,名狀不一,其實 一類各色也,處處有之,但有遲早之殊。陶氏言瓠與 冬瓜氣類同輩,蘇氏言瓠與瓠𤬏,全非類例,皆未可 憑數種。並以正、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緣,其葉似冬 瓜葉而稍團,有柔毛,嫩時可食。故《詩》云:「幡幡瓠葉,采 之烹之。」五、六月開白花,結實白色,大小長短,各有種 色。瓤中之子齒列而長,謂之「瓠犀。」竊謂壺匏之屬,既 可烹曬,又可為器。大者可為甕盎,小者可為瓢樽,為 腰舟可以浮水,為笙可以奏樂。膚瓤可以養豕犀,瓣 可以澆燭,其利博矣。

《壺瓠氣味》

甘平滑無毒。

蘇恭曰:「甘,冷。多食令人吐利。」

《扁鵲》曰:「患腳氣虛脹冷氣者,食之永不除也。」

《主治》

孫思邈曰:「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陶弘景曰:「利水道。」

孟詵曰:「消熱,服丹石人宜之。」

《大明》曰:「除煩,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治石淋。」

《發明》

李時珍曰:「按:《名醫錄》云:『浙人食匏瓜多吐瀉,謂之發 暴』。」蓋此物以暑月壅成故也。惟與香葇同食則可免。

《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孫思邈》曰:「為茹耐饑。」

《蔓鬚花主治》

李時珍曰:「解毒。」

《子主治》

《御藥院方》曰:「齒齗或腫或露,齒搖疼痛。用八兩同牛 膝四兩,每服五錢,煎水含漱,日三、四次。」

《附方》

腹脹黃腫:用亞腰壺盧連子燒存性,每服一箇,食前 溫酒下。不飲酒者,白湯下,十餘日見效。簡便方 預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壺盧鬚如 𡑡子腳者,陰乾,於除夜煎湯浴小兒,則可免出痘。唐珤 經驗方

《苦瓠集解》

《別錄》曰:「苦瓠,生晉地。」

陶弘景曰:「今瓠忽有苦者,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 也。又有瓠𤬏,亦是瓠類。」 蘇恭曰:「《本經》所論,都是苦瓠𤬏爾。陶謂瓠中苦者,大 誤矣。瓠中時有苦者,不入藥用,無所主療,亦不堪啖。 瓠與瓠𤬏,原種各別,非甘者變為苦也。」 韓保昇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