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藥。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 故併記之。
主治
陳藏器曰:「燒灰傅瘡疥。」
附方
疔腫:黑牯牛拋糞石上,待生菌子焙乾,豨薟草等分 為末,以竹筒去兩頭,緊縛合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錢, 入筒內,少頃沸起,則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醫學正傳〉
杉菌集解
《蘇頌》曰:「杉菌,出宜州,生積年杉木上。狀若菌,采無時。」
氣味
甘辛微溫,無毒。
主治
《蘇頌》曰:「心脾氣疼,及暴心痛。」
雚菌釋名
李時珍曰:「雚」,當作「萑」,乃蘆葦之屬。此菌生於其下,故 名也。若雚音觀,乃鳥名,與萑蘆無關。
集解
《別錄》曰:「雚菌,生東海池澤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陰乾。 陶弘景曰:『出北來,此亦無有。形狀似菌,云鸛屎所化 生,一名鸛菌。末之,豬肉臛和食,可以遣蚘蟲』。」
蘇恭曰:「雚菌,今出渤海,蘆葦澤中鹹鹵地,自然有此 菌爾,非鸛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輕虛,表裡相似,與 眾菌不同,療蚘有效。」
《韓保昇》曰:「今出滄州,秋雨以時,即有天旱,久霖即稀, 日乾者良。」
氣味
鹹平有小毒。
《別錄》曰:「甘,微溫。」
甄權曰:「苦,得酒良。畏雞子。」
主治
《本經》曰:「心痛溫中,去長蟲白。」蟯:蟲蛇螫毒。癥瘕諸 蟲。
《別錄》曰:「疽蝸,去蚘蟲、寸白,惡瘡。」
甄權曰:「除腹內冷痛,治白禿。」
附方
蚘蟲攻心如刺,吐清汁者:萑菌一兩,杵末,羊肉臛和 食之,日一頓,大效。〈外臺祕要〉
皂莢蕈集解
李時珍曰:「生皂莢樹上木耳也。不可食。采得烘乾備 用。」
氣味
辛有毒。
主治
李時《珍》曰:「積垢作痛,泡湯飲之,微泄效。未已再服。又 治腫毒初起,磨醋塗之良。」
附方
腸風瀉血:皂角樹上蕈,瓦焙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許學士本事方〉
香蕈釋名
李時珍曰:「蕈從覃。」覃,延也。蕈味雋永,有覃延之意。
集解
吳瑞曰:「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者 名肉蕈,皆因濕氣熏蒸而成。生山僻處者,有毒殺人。」 汪穎曰:「香蕈生深山爛楓木上,小於菌而薄,黃黑色, 味甚香美,最為佳品。」
李時珍曰:「蕈品不一,宋人陳仁玉著《菌譜》甚詳,今錄 其略於此云:『芝菌皆氣茁也。自商山茹芝,而五臺天 花,亦甲群彙仙居,介乎天台、括蒼之間,叢山入天,仙 靈所宮,爰產異菌,林居巖栖者,左右芼之,乃藜莧之 至腴。近或以羞王公登玉食矣。一曰合蕈,又名台蕈, 生台之韋羌山。寒極雪收,春氣欲動,土鬆芽活,此菌』」 候也。其質外褐色,肌理玉潔,芳香韻味,一發釜鬲,聞 於百步。山人曝乾以售,香味減於生者。他山雖產,其 柄高而香劣,不及矣。二曰稠膏蕈,生孟溪諸山。秋中 雨零露浸,釀山膏水腴,發為菌花,生絕頂樹杪。初如 蕊珠,圓瑩類輕酥滴乳,淺黃白色,味尤甘。已乃張傘, 大若掌,味頓渝矣。春時亦生而膏液少。食之之法,下 鼎伺沸漉起,參和眾味,而特全於酒。切勿攪動,則涎 腥不可食矣。亦可蒸熟致遠。三曰松蕈,生松陰,采無 時。凡物松出,無不可愛者。四曰麥蕈,生溪邊沙壤中, 味殊美,絕類藦菰。五曰玉蕈,初寒時生,潔晳可愛,作 羹微韌,俗名「寒蒲蕈。」六曰黃蕈,叢生山中,黃色,俗名 「黃纘蕈」,又名「黃㹠。」七曰紫蕈,赭紫色,產山中,為下品。 八曰四季蕈,生林木中,味甘而肌理粗峭。九曰鵝膏 蕈,生高山中,狀類鵝子,久而繖開,味殊甘滑,不減稠 膏。然與杜蕈相亂,不可不慎。杜蕈,土菌也。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吳瑞曰:「益氣不饑,治風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