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地蓋。地芩又名「鬼筆」者,生穢處,頭如筆,紫色,名「朝 生,暮落花」,小兒呼為「狗溺」,即「鬼蓋」之類而無繖者。凡 此類皆主瘡疥,曬乾研末,和油塗之。牛糞上黑菌,尢 佳。又馬勃,亦菌類也。
竹蓐
竹蓐,即竹菰也。草更生曰:蓐得溽濕之氣而成。《本草》 作竹肉,因其味也。生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涌 出如鹿角,白色者可食。生苦竹枝上,如雞子,似肉臠 者,有大毒。又曰:「竹菰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或紅 白色。」《酉陽雜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彈丸,味如白樹 雞。」即此物也。唯苦竹生者有毒。
雚菌
雚菌之「雚」,當作「萑」,乃蘆葦之屬,讀如桓若,音觀,乃鳥 名。或以為鸛屎所化,非也。今渤海蘆葦澤中鹹鹵地, 往往有之。其菌色白輕虛,表裡相似,與眾菌不同。療 蚘蟲有效。出滄州。秋雨以時乃有之,若天旱久霖即 稀。日乾者良。
地耳
地耳,即地踏,菰生丘陵,如碧石青也,亦石耳之屬,生 於地中者爾。
石耳
石耳亦名「靈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黃山、巴西邊 徼諸石崖最高處,遠望如煙,山中人縋緪采之,必險 絕處乃得。今廬山亦多,狀如地耳,寺僧采曝餽遠,洗 去沙土,作茹,勝如木耳,佳品也。
葛乳
葛乳,諸名山皆有之,唯太和山采取,乃葛之精華。秋 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質脆。
《三餘贅筆》
煮蕈法
蕈生皆陰濕地,風味殊美,然間有毒,食之往往殺人。 《近傳》一法,煮時和燈心草或以銀簪淬之。若燈心草 與簪色黑即有毒,棄之勿食。
《野蔌品》
種菌法
用朽桑木、樟木、楠木,截成一尺長段,臘月掃爛葉,擇 肥陰地,和木埋於深畦,如種菜法。春月用米泔水澆 灌,不時菌出。逐日灌以三次,即大如拳。采同素菜炒 食,作脯俱美。木上生者不傷人。
《四時類要》
種菌子
三月種菌子,取爛構木及葉於地埋之,常以泔澆令 濕,三兩日即生。又法,畦中下爛糞,取構木可長六七 寸,截斷搥碎,如種菜法。於畦中勻布土,蓋水澆長,令 潤如初。有小菌子,仰耙推之,明旦又出,亦推之。三度 後出者甚大,即收食之。本自構木,食之不損人。〈按構樹即
穀樹
〉
《農桑通訣》
種蕈
取向陰地,擇其所宜。木、楓、楮、栲等樹伐倒,用斧碎砍 成坎,以土覆壓之,經年樹朽,以蕈碎剉,勻布坎內,謂 之「驚禪。」雨雪之餘,天氣蒸煖,則蕈生矣。雖踰年而獲, 可以繼取。及土覆之時,用泔澆灌。越數時則以槌棒 擊樹,利則甚博。采訖,遺種在內,來歲仍發。復相地之 宜,易歲代種。新採趁生,煮食香美,曝乾則為乾香蕈。 今深山窮谷之民,以此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遺其利 也。
《本草綱目》
土菌釋名
陳藏器曰:「凡菌從地中出者,皆主瘡疥。牛糞上黑菌 尢佳燒灰。地上經秋雨生菌,重臺者大主血病。」 李時珍曰:「中馗,神名,又槌名也。此菌釘上若繖,其狀 如槌,及中馗之帽,故以名之。」
氣味
甘寒有毒。
孟詵曰:「菌子有數般,槐樹上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殺 人。又多發冷氣,令人腹中微痛,發五臟風,擁經脈,動 痔病,令人昏𡜐多睡,背膊四肢無力。」
陳藏器曰:「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 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 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 其毒者,地漿及糞汁解之。」
《汪穎》曰:「凡煮菌,投以薑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 無毒。」
李時珍曰:按《菌譜》云:「杜蕈生土中,與山中鵝膏蕈相 亂。俗言毒蠚之氣所成,食之殺人甚美。有惡食肉,不 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 以苦茗、白礬,勺新水併咽之,無不立愈。」又按:楊士瀛 《直指方》云:「廣南人殺毒蛇,覆之以草,以水灑之,數日 菌生,采乾為末,入酒毒人,遇再飲酒,毒發立死。」又《陳 氏拾遺》云。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懸尸於樹。汁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