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相連累。其核根芬芳成殼。七月、八月熟,曝乾,剝食 核,味辛香,五味。出興古。」

劉欣期《交州記》曰:「豆蔻似机樹。」

《環氏吳記》曰:「黃初二年,魏求豆蔻。」

《段成式酉陽雜俎》

《白豆蔻》

白豆蔻,出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如芭蕉。葉似杜若, 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 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採。

《東坡雜記》

《冶痢腹痛法》

治痢腹痛,用生薑切如粟米大,雜茶相對,烹滓食之, 實有奇效。又「用豆蔻刳作甕子,入通明乳香少許,復 以塞之,不盡,即和麴少許,裹豆蔻,煨熟,焦黃為度。」三 物皆為末,仍以茶末對烹之,比前方益奇。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紅荳蔻》

紅荳蔻花叢生,葉瘦如碧蘆,春末發。初開花,先抽一 榦,有大籜包之。籜解花見,一穗數十蕊,淡紅鮮妍,如 桃杏花色。蕊重則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齊纓絡,及剪 綵鸞枝之狀。此花無實,不與草荳蔻同種,每蕊心有 兩瓣相並,詞人托興曰「比目連理」云。

《紅鹽草果》

紅鹽草果「取生草、荳蔻入梅汁,鹽漬令色紅,暴乾以 薦酒。」

《鸚哥舌》

鸚哥舌,即紅鹽草果之珍者。實始結即頻取紅鹽乾 之,纔如小舌。

《本草綱目》

豆蔻釋名

寇宗奭曰:「豆蔻,草豆蔻也。此是對肉豆蔻而名。若作 果,則味不和,前人編入果部,不知有何義意。花性熱, 淹至京師,味微苦,不甚美,乾則色淡紫,為能消酒毒, 故為果耳。」

李時珍曰:按:揚雄《方言》云:「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 或取此義。豆象形也。《南方異物志》作「漏蔻」,蓋南人字 無正音也。今雖不專為果,猶入茶食料用,尚有草果 之稱焉。《金光明經》三十二品香藥,謂之「蘇乞迷羅細。」

集解

《別錄》曰:「豆蔻,生南海。」

蘇恭曰:「苗似山薑,花黃白色,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蘇頌曰:「草豆蔻,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蘆,其葉似山薑、 杜若輩,根似高良薑。」二月開花,作穗房,生於莖下,嫩 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色。其葉漸廣, 花漸出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南人多采花以當 果,尤貴。其嫩者,并穗入鹽同淹治,疊疊作朵不散。又 以木槿花同浸,欲其色紅耳。其結實若龍眼子而銳, 皮無鱗甲,皮中子如石榴瓣。夏月熟時采之,暴乾。根 苗微作樟木香,根莖子並辛香。

《李珣》曰:「豆蔻生交趾。其根似益智,皮殼小厚,核如石 榴而辛香,葉如芄蘭而小。三月采其葉,細破,陰乾用。 味近苦而有甘。」

李時珍曰:「草豆蔻、草果,雖是一物,然微有不同。今建 寧所產豆蔻,大如龍眼,而形微長,其皮黃白,薄而稜 峭。其仁大如縮砂仁而辛香氣和。滇、廣所產草果,長 大如訶子,其皮黑厚而稜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 蝥之氣。」彼人皆用芼茶及作食料恒用之物。廣人取 生草蔻入梅汁鹽漬令紅,暴乾薦酒,名「紅鹽草果。」其 初結小者,名「鸚哥舌。」元朝飲膳,皆以草果為上供。南 人復用一種火楊梅,偽充「草豆蔻。」其形圓而粗,氣味 辛猛而不和,人亦多用之。或云即山薑實也。不可不 辨。

修治

《雷斆》曰:「凡使,須用蔕,取向裡子及皮,用茱茰同於鏊 上緩炒,待茱茰微黃黑,即去茱茰,取草豆蔻皮及子, 杵用之。」

李時珍曰:「今人惟以麪裹煻,火煨熱,去皮用之。」

仁氣味

辛溫濇無毒。

王好古曰:「大辛,熱,陽也,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

仁主治

《別錄》曰:「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開寶》曰:「下氣,主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

李杲曰:「調中補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與胃痛。」 李時珍曰:「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洩痢,噎膈,反胃,痞 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鬱破 氣,殺魚肉毒,制丹砂。」

發明

陶弘景曰:「豆蔻,辛烈甚香,可常食之。其五和糝中物, 皆宜久。豆蔻,廉薑、枸櫞、甘蕉、麂目是也。」

寇宗奭曰:「草豆蔻,氣味極辛、微香,性溫,而調散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