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海經》

《西山經》

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 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香草也,帶之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

《大戴禮記》

《勸學》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蘭氏之根,槐氏之苞。《漸》之滫夫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蘭槐香草名,槐,又作懷。《本草》云:懷即杜衡也。又名蘅薇香。

《洪芻香譜》

《蘹香》

《本草》云:「即杜衡也。葉似葵,形如馬蹄,俗呼為馬蹄香。 藥中少用。惟道家服,令人身香。」

《羅願爾雅翼》

《杜衡》

《西山經》曰:「天帝之山有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註: 「帶之令人便馬。」《山海經》雖載異物,其實皆世所有。今 杜衡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 異。俗以其似馬蹄,名曰馬蹄香,能香人衣體,道家服 之。《九歌山鬼章》曰:「被石蘭兮帶杜衡。」杜衡之帶,亦以 其便馬,不特香人衣體而已。又其名謂之衡。古者天 子大路側載睪芷,所以養鼻,明車上亦有香草。此草 既便於馬,或當亦載之衡歟。又杜若亦有杜衡之名, 草木所以難言者,以其名實相亂,每每如此。杜衡或 只名《杜釋草》,一名土鹵,又謂之杜衡葵。今俗以及己 代之。及己獨莖,莖端四葉,開白花,有毒而無芳氣。

《本草綱目》

杜衡釋名

蘇恭曰:杜衡葉似葵,形似馬蹄,故俗名馬蹄香。 蘇頌曰:《爾雅》杜,又名土鹵。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 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當是杜衡也。

集解

《別錄》曰:「杜衡,生山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暴乾。」 陶弘景曰:「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異耳。處處有之。方 藥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

蘇恭曰:「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葉似槐,形如馬蹄;根 似細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謬矣。及己獨莖,莖 端四葉,葉間白花,殊無芳氣,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療 瘡疥,不可亂杜衡也。」

蘇頌曰:「今江淮間皆有之。春初於宿根上生苗,葉似 馬蹄下狀,高二、三寸,莖如麥蒿粗細,每窠上有五、七 葉或八、九葉,別無枝蔓。又於莖葉間罅內蘆頭上,貼 地生紫花,其花似見不見,暗結實如豆大,窠內有碎 子,似天仙子。苗葉俱青,經霜即枯。其根成空,有似飯 帚密鬧,細長四、五寸,粗於細辛,微黃白色,味辛,江淮」 俗呼為馬蹄香。謹按《山海經》云:「天帝之山有草焉,狀 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郭 璞注云:「帶之可以走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也。」 寇宗奭曰:「杜衡用根似細辛,但根色白,葉如馬蹄之 下,市人往往以亂細辛。」將二物相對,便見真偽。況細 辛惟出華州者良。杜衡色黃,拳局而脆,乾則作團。詳 《細辛》下。

李時珍曰:按:《土宿本草》云:「杜細辛,葉圓如馬蹄,紫背 者良。江南、荊湖、川、陝、閩廣俱有之。取自然汁,可伏硫、 砒,制汞。」

根氣味

辛溫無毒。

根主治

《別錄》曰:「風寒欬逆,作浴湯,香人衣體。」

甄權曰。止氣奔喘促。消痰飲。破留血。項間癭瘤之疾。 李時珍曰:「下氣殺蟲。」

發明

李時珍曰:「古方吐藥,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 己也。及己似細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己當杜 衡,杜衡當細辛,故爾錯誤也。杜衡則無毒,不吐人,功 雖不及細辛,而亦能散風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也。」

附方

風寒頭痛傷風傷寒,頭痛發熱,初覺者,馬蹄香為末, 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少頃飲熱茶一盌,催之出汗即 愈,名「香汗散。」王英杏林摘要

飲水停滯,大熱行極,及食熱餅後,飲冷水過多不消, 停滯在胸,不利呼吸喘息者,杜衡三分,瓜蔕二分,人 參一分,為末,湯服一錢,日二服,取吐為度。肘后方 痰氣哮喘:馬蹄香焙研,每服二三錢,正發時淡醋調 下,少頃吐出痰涎為驗。普濟方

噎食膈氣:馬蹄香四兩為末,好酒三升熬膏,每服二 匙,好酒調下,日三服。孫氏集效方

吐血瘀聚,凡吐血後,心中不悶者必止,若煩躁悶亂 刺脹者,尚有瘀血在胃,宜吐之,方同飲水渟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