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氣味

酸寒無毒。

李時珍曰:「葉酸,根微苦。」

主治

陳藏器曰:「暴熱腹脹,生擣汁服,當下利,殺皮膚小蟲。」 陶弘景曰:「治疥。」

韓保昇曰:「療痢乃佳。」

李時珍曰:「去汗斑,同紫萍擣擦,數日即沒。」

附方

瘭疽毒瘡,肉中忽生黯子,如粟豆大者,如梅李,或赤 或黑,或青或白,其中有核,核有深根,應心腫泡紫黑 色,能爛筋骨,毒入臟腑殺人。宜灸黯上百壯,以《酸模 葉》傅其四面,防其長也。內服葵根汁,其毒自愈。千金方

酸漿部彙考

釋名

《葴》。爾雅     寒漿。爾雅

《苦葴》。古今注   《苦蘵》。古今注

《酸漿》。本經    醋漿。本經

苦耽。嘉祐本草  王母珠。嘉祐本草

《洛神珠》,嘉祐本草 《皮弁草》。食療本草

燈籠草:唐本草  天泡草。綱目

《紅姑娘》:卮言   《掛金燈》,農政全書

酸漿圖

酸漿圖

《爾雅》

釋草

葴,寒漿。

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葴一名寒漿。郭云:「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案:《本草》:「酸漿,一名醋漿。」陶註云:「處處人家多有,葉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

《崔豹古今注》

苦葴

苦葴一名苦蘵子,有裏,形如皮弁,始生青,熟則赤,裏 有實,正圓如珠,亦隨裏青赤。長安兒童謂為「洛神珠」, 一曰「王母珠」,一名「皮弁草。」

《徐光啟農政全書》

姑娘菜考

俗名「燈籠兒」,又名「掛金燈。」《本草》名「酸漿」,一名「醋漿。」生 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今處處有之。苗高一尺餘, 苗似水莨而小,葉似天茄兒葉,窄小,又似人莧葉,頗 大而尖。開白花結房如囊,似野西瓜蒴,形如撮口布 袋,又類燈籠樣,囊中有實,如櫻桃大,赤黃色。味酸性 平寒無毒,葉味微苦。別條又有一種酸漿草,三葉,與 此不同,治證亦別。

救饑

採葉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子熟摘取食之。

《本草綱目》

酸漿釋名

李時珍曰:酸漿,以子之味名也;苦葴、苦耽,以苗之味 名也。燈籠、皮弁,以角之形名也;王母珠、洛神珠,以子 之形名也。按:楊慎《㭼言》云:「《本草》、燈籠草」、苦耽、酸漿,皆 一物也。修《本草》者,非一時一人,故重複耳。燕京野果 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 遶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蓋「姑娘」乃瓜囊之訛。古 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此說得之。故今以 《本經》酸漿、《唐本草》、燈籠草、宋《嘉祐本草》。苦耽俱併為 一焉。

集解

《別錄》曰:「酸漿,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五月采,陰 乾。」

陶弘景曰:「酸漿處處多有,苗似水茄而小,葉亦可食。 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小兒食之。」 韓保昇曰:「酸漿即苦葴也。根如」斤,色白,絕苦。 掌禹錫曰:「苦耽生故墟垣塹間,高二三尺,子作角如 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則赤色,關中人謂之洛神珠, 一名王母珠,一名皮弁草。一種小者名苦蘵」,《爾雅》謂 之「黃蒢。」

蘇恭曰:「燈籠草,所在有之。枝榦高三、四尺,有紅花,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