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若燈籠,內有紅子可愛。根莖花實,並入藥用。」

寇宗奭曰:「酸漿,即苦耽也。嘉祐重出。苦耽條,天下有 之。苗如天茄子,開小白花,結青殼,熟則深紅。殼中子 大如櫻,亦紅色。櫻中復有細子,如落蘇之子,食之有 青草氣也。」

李時珍曰:「龍葵,酸漿一類二種也。酸漿,苦蘵一種一 物也。但大者為酸漿,小者為苦蘵,以此為別。」《敗醫》亦 名「苦蘵」,與此不同。其龍葵、酸漿,苗葉一樣,但龍葵莖 光無毛,五月入秋,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子無殼,纍 纍數顆同枝,子有蔕蓋,生青熟紫黑。其酸漿同時開 小花,黃白色,紫心白蕊,其花如杯狀,無瓣,但有五尖, 「結一鈴殼,凡五稜,一枝一顆,下懸如燈籠之狀。殼中 一子,狀如龍葵子,生青熟赤。以此分別,便自明白。」按 《庚辛玉冊》云:「燈籠草四方皆有,惟川陜者最大。葉似 龍葵,嫩時可食,四五月開花結實,有四葉,盛之如燈 籠,河北呼為酸漿。」據此及楊慎之說,則燈籠酸漿之 為一物,尤可證矣。唐慎微以「三葉酸」草附於酸漿之 後,蓋不知其名同物異也。其說見《酢漿》下。

苗葉莖根氣味

苦寒無毒。

掌禹錫曰:「有小毒。」

蘇恭曰:「苦,大寒,無毒。」

李時珍曰:「方士取汁,煮丹砂,伏白礬,煮三黃,煉硝硫。」

苗葉莖根主治

《本經》曰:「酸漿,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小道。」

陶弘景曰:「搗汁服,治黃病多效。」 《唐本草》曰:「燈籠草,治上氣、欬嗽、風熱,明目。根、莖、花、實 並宜。」

《嘉祐》曰:「苦耽苗子,治傳尸,伏連鬼氣,疰忤邪氣,腹內 熱結,目黃,不下食,大小便澀,骨熱欬嗽,多睡勞乏,嘔 逆痰壅,痃癖痞滿,小兒無辜。𤻤子,寒熱大腹,殺蟲,落 胎,去蠱毒,並煮汁飲。亦生擣汁服,研膏傅小兒閃癖。」

發明

朱震亨曰:「燈籠草,苦能除濕熱,輕能治上焦,故主熱 欬咽痛。此草治熱痰欬嗽,佛耳草治寒痰欬嗽也。與 片苓清金丸同用更效。」

李時珍曰:「酸漿,利濕除熱。除熱,故清肺治欬;利濕,故 能化痰治疽。」一人病虛乏,欬嗽有痰,愚以此加入湯 中,用之有效。

子氣味

酸平無毒。

《別錄》曰:「寒。」

子主治

《別錄》曰:「熱煩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之立產。」 蘇頌曰:「食之除熱,治黃病,尤益小兒。」

《嘉祐》曰:「治骨蒸癆熱,尸疰疳瘦,痰癖熱結。」

附方

熱嗽咽痛:燈籠草為末,白湯服,名「清心丸」,仍以醋調 傅喉外。丹溪纂要

喉瘡作痛:燈籠草炒焦研末,酒調呷之。醫學正傳 灸瘡不發。酸漿葉貼之。

酸漿實丸:「治三焦腸胃伏熱,婦人胎熱難產。用酸漿 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二兩,柴 胡、黃芩、栝樓根、䕡茹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木香湯下。」聖濟總錄

天泡濕瘡天泡草鈴兒生搗傅之,亦可為末,油調敷。 鄧村雜興方

酸漿部雜錄

《夢溪筆談》:「苦耽即《本草》酸漿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 耽一條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酢漿部彙考

釋名

酢漿。唐本草   《酸漿》。圖經

醋母。綱目    酸母。綱目

《酸箕》。綱目    鳩,「酸。」綱目

《三葉酸》。綱目   三角酸。綱目

《雀兒酸》:綱目   《雀林草》:綱目

小酸茅。綱目   赤孫施。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