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曰:「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蚘厥吐 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白梅修治》
李時珍曰:「取大青梅,以鹽汁漬之,日曬夜漬,十日成 矣。久乃上霜。」
《白梅氣味》
酸鹹平無毒。
《白梅主治》
陶弘景曰:「和藥,點誌,蝕惡肉。」
《孟詵》曰:「刺在肉中者,嚼傅之即出。」
《大明》曰:「治刀箭傷,止血,研爛傅之。」
《汪穎》曰:「乳癰腫毒,杵爛貼之,佳。」
《蘇頌》曰:「除痰。」
李時珍曰:「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 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 下,下血血崩,功同烏梅。」
《發明》
陶弘景曰:「生梅、烏梅、白梅,功應相似。」
王好古曰:「烏梅,脾、肺二經血分藥也。能收肺氣,治燥 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李時珍曰:「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 張仲景治蚘厥,烏梅丸及蟲𧏾方中用者,取蟲得酸 即止之義,稍有不同耳。」《醫說》載曾魯公痢血百餘日, 國醫不能療。陳應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爛,合臘茶 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莊肅公亦痢血,應之用 烏梅、胡黃連、竈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蓋血得 酸則斂,得寒則止,得苦則濇故也。其蝕惡瘡弩肉,雖 是酸收,卻有物理之妙,說出《本經》。其法載於劉涓子 鬼遺方,用烏梅肉燒存性,研傅惡肉上,一夜立盡。《聖 惠》用烏梅和蜜作餅貼者,其力緩。按:楊起《簡便方》云: 「起臂生一疽,膿潰百日方愈,中有惡肉突起,如蠶豆 大,月餘不消,醫治不效。因閱本草,得」此方試之。一日 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 留心搜刻諸方。始基於此方也。
《核仁氣味》
酸平無毒。
《核仁主治》
《吳普》曰:「明目,益氣,不饑。」
《孟詵》曰:「除煩熱。」
李時珍曰:「治大指忽然腫痛擣爛,和醋浸之。」
《花氣味》
微酸濇,無毒。
《花發明》
李時珍曰:白梅花,古方未見用者,近時有梅花湯,用 半開花溶蠟封花口,投蜜罐中,過時以一兩朵同蜜 一匙,點沸湯服。又有蜜漬梅花法,用白梅肉少許,浸 雪水潤花露一宿,蜜浸煎酒。又梅花粥法:用落英入 熟米粥,再煮食之。故楊誠齋有「蜜點梅花帶露餐」及 「脫蕊收將熬粥喫」之句,皆取其助雅致、清神思而已。
《葉氣味》
酸平無毒。
《葉主治》
《大明》曰:「休息痢及霍亂,煮濃汁飲之。」
陳藏器曰:「嵩陽子言:清水揉梅葉。洗蕉葛衣,經夏不 脆。有驗。」
李時珍曰:「夏衣生黴點,梅葉煎湯洗之即去,甚妙。」
《根主治》
《別錄》曰:「治風痹,出土者殺人。」
《崔氏纂要》曰:「初生小兒取根同桃李根煮湯浴之,無 瘡熱之患。」
《大明》曰:「煎湯飲,治霍亂,止休息痢。」
《附方》
諸瘡弩肉:方見上。
癰疽瘡腫,已潰未潰皆可用鹽白梅燒存性為末,入 輕粉少許,香油調塗四圍。〈簡易方〉
喉痹乳蛾:冰梅丸用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淹五日, 取梅汁,入明礬三兩,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豬牙皂 角三十條,俱為細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 含嚥津液。凡中風痰厥,牙關不開,用此擦之尤佳。 《總錄》用白梅包生礬末作丸含嚥或納吞之。
消渴煩悶:「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 煎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溫服。〈簡要濟眾方〉 泄瀉口渴,烏梅煎湯,日飲代茶。〈扶壽精方〉
產後痢渴:烏梅肉二十箇,麥門冬十二分,每以一升 煮汁,頻頻呷之。〈必效方〉
赤痢腹痛:《直指方》:「用凍白鹽梅七箇,酒水各半,煎飲 之。」《聖惠方》:「用烏梅去核,黃連各四兩,為末,煉蜜丸 梧子大。每米飲服二十丸,日三服。」
便中帶血:烏梅一兩,去核燒過為末,每服二錢,米飲 下,立止。〈聖濟總錄〉
久痢不止,腸垢已出時後用烏梅肉二十箇,水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