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六卷目錄

 梅部彙考二

  本草綱目梅 樃梅 蠟梅

  峨嵋山志海梅

  具區志吐花酸 脃梅

  直省志書宛平縣 歷城縣 曹縣 登州府 萊蕪縣 鄢陵縣 洛陽縣 永

  寧縣 江寧縣 懷寧縣 歙縣 寧國縣 清河縣 吳縣 常熟縣 太倉州 上海縣

   丹徒縣 仁和縣 石門縣 桐鄉縣 烏程縣 山陰縣 會稽縣 嵊縣 臨海縣

  龍泉縣 福州府 莆田縣 番禺縣

 梅部藝文一

  梅花賦         梁簡文帝

  梅花賦          唐宋璟

  梅賦           宋吳淑

  梅花賦           王銍

  爇梅文          周之翰

  梅花賦           李綱

  梅花賦           朱熹

  古梅賦          吳龍翰

  梅花賦          楊萬里

  和梅詩序          前人

  梅花說          楊東山

  梅華傳          元王冕

  紅梅賦           袁桷

  憶庾嶺梅花賦       朱元薦

草木典第二百六卷

梅部彙考二

《本草綱目》

《梅釋名》

李時珍曰:梅,古文作某,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類, 故反杏為某。書家訛作甘木,後作梅,從每,諧聲也。或 云:梅者媒也,媒合眾味。故《書》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而梅字亦從某也。

《集解》

《別錄》曰:「梅實,生漢中山谷。五月采實,火乾。」

蘇頌曰:「今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

李時珍曰:按:陸璣《詩疏》云:「梅,杏類也。樹葉皆略似杏 葉,有長尖。先眾木而花。其實酢,曝乾為脯,入羹臛虀 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范成 大《梅譜》云:「江梅野生者不經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 硬。消梅實圓鬆脆,多液無滓,惟可生噉,不入煎造。」綠 萼梅,枝跗皆綠。重葉梅,花葉重疊,結實多。雙紅梅花 色如杏;杏梅色淡紅,實扁而斑,味全似杏。鴛鴦梅即 多葉紅梅也,一蒂雙實。一云苦楝。結梅則花帶黑色。 《譚子化書》云:「李接桃而本強者,其實毛梅接杏而本 強者,其實甘梅實采半黃者,以煙薰之為烏梅;青者 鹽淹曝乾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飣。熟者笮 汁曬收為梅醬。」惟烏梅、白梅可入藥梅醬,夏月可調 水渴飲之。

《實氣味》

酸平無毒。

《大明》曰:「多食損齒傷筋,蝕脾胃,令人發膈上痰熱。服 黃精人忌食之。食梅齒。」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嚼胡桃肉解之。 《物類相感志》曰:「梅子同韶粉食,則不酸不軟牙。」

《發明》

寇宗奭曰:「食梅則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則傷 腎,腎屬水,外為齒故也。」

李時珍曰:梅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得木之全氣,故 其味最酸,所謂曲直作酸也。肝為乙木,膽為甲木。人 之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故食梅則津生者,類相 感應也。故《素問》云:「味過於酸,肝氣以津。」又云:酸走筋, 筋病無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獨梅能生 津耶?

《烏梅修治》

陶弘景曰:「用須去核,微炒之。」

李時珍曰:「造法取青梅籃盛於突上熏黑。若以稻灰 淋汁潤濕蒸過,則肥澤不蠹。」

《烏梅氣味》

酸溫平濇無毒。

李杲曰:「寒。」忌豬肉。

《烏梅主治》

《本經》曰:「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 肌,去青黑,誌,蝕惡肉。」

《別錄》曰:「去痹,利筋脈,止下痢,好唾,口乾。」

陶弘景曰:「水漬汁飲,治傷寒煩熱。」

陳藏器曰:「止渴調中,去痰,治瘧瘴,止吐逆霍亂,除冷 痢熱痢。」

《大明》曰:「治虛勞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和建茶、乾薑 為丸服,止休息痢,大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