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別錄》曰:「逐風痹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潤皮膚,肥五 臟。」

李珣曰:「主諸風,溫腸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李時珍曰:「潤肺。治燥結欬嗽。」

寇宗奭曰:「同柏子。治虛祕。」

發明

李時珍曰:「服食家用松子,皆海松子。」曰:「中國松子,肌 細力薄,只可入藥耳。」按:《列仙傳》云:「偓佺好食松實,體 毛數寸,走及奔馬。」又:「犢子少在黑山,食松子、茯苓,壽 數百歲。」又:「赤松子好食松實、天門冬、石脂,齒落更生, 髮落更出,莫知所終。」皆指此松子也。

附方

服松子法:「七月取松實,過時即落,難收也。去木皮,搗 如膏收之。」每丸雞子大,酒調下,日三服,百日身輕,三 百日行五百里,絕穀。久服神仙。渴即飲水,亦可以鍊 過松脂同服之。聖惠方

肺燥欬嗽,「蘇遊鳳髓湯」:用松子仁一兩,胡桃仁二兩 研膏,和熟蜜半兩收之。每服二錢,食後沸湯點服。外臺 祕要

小兒寒嗽,或作壅喘:用松子仁五箇,百部炒,麻黃各 三分,杏仁四十箇去皮尖,以少水略煮三五沸,化白 砂糖,丸芡子大。每食後含化十丸,大妙。錢乙小兒方 大便虛祕。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等分研泥溶。白蠟 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黃芪湯下。寇宗奭

茯苓釋名

寇宗奭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 未淪,其津氣盛者,發泄於外,結為茯苓。故不抱根,離 其本體,有零之義也。津氣不盛,止能附結本根,既不 離本,故曰伏神。」

李時珍曰:茯苓,《史記·龜策傳》作「伏靈。」蓋松之神靈之 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仙經》言:「伏靈大如 拳者,佩之令百鬼消滅」,則神靈之氣益可徵矣。俗作 苓者,傳寫之訛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故又名伏兔。 或云其形如兔,故名亦通。

集解

《別錄》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 陰乾。」

陶弘景曰:「今出鬱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細 皺,內堅白,形如鳥獸龜鱉者良。虛赤者不佳。性無朽 蛀,埋地中三十年,猶色理無異也。」

蘇恭曰:「今太山亦有茯苓,實而理小,不復采用。第一 出華山,形極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華山。」

韓保昇曰:「所在大松處皆有,惟華山最多。生枯松樹 下,形塊無定,以似龜鳥形者為佳。」

掌禹錫曰:《范子計然》言,茯苓出嵩山及三輔。《淮南子》 言「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典術》言松脂入地 千歲為茯苓,望松樹赤者有之。《廣志》言伏神乃松汁 所作,勝於茯苓。或云「即茯苓,貫著松根者。生朱提、濮 陽縣。」

蘇頌曰:「今太華、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根而生,無 苗、葉、花、實,作瑰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數斤。有赤、白二 種,或云松脂變成,或云假松氣而生。今東人見山中 古松,久為人斬伐,其枯折槎枿枝葉不復上生者,謂 之茯苓撥。即於四面丈餘地內,以鐵頭錐刺地,如有 茯苓,則錐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 皆自作塊,不附著根。其包根而輕虛者為伏神,則假 氣生者,其說勝矣。《龜策傳》云:「茯苓在兔絲之下,狀如 飛鳥之形。新雨已霽,天靜無風,以火夜燒兔絲,去之, 即篝燭此地罩之,火滅即記其處,明乃掘取,入地四 尺或七尺得矣。」此類今不聞有之。

寇宗奭曰:《上有兔絲》之說,甚為輕信。

李時珍曰:「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之狀。山人亦 時見之,非兔絲子之兔絲也。」注《淮南子》者,以兔絲子 及女蘿為說,誣矣。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堅如石者絕 勝。其輕虛者不佳,蓋年淺未堅故爾。劉宋王微《茯苓 贊》云:「皓苓下居,彤絲上薈。中狀雞鳧,其容龜蔡。神侔 少司,保延幼艾。終志不移,柔紅可佩。」觀此彤絲,即兔 絲之證矣。寇氏未解此義。

修治

雷斆曰:「凡用皮去心擣細,於水盆中攪濁,浮者濾去 之,此是茯苓赤筋。若誤服餌,令人瞳子並黑睛點小, 兼盲目。」

陶弘景曰:「作丸散者,先煮二三沸乃切,暴乾用。」

氣味

甘平無毒。

張元素曰:「性溫,味甘而淡,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徐之才曰:「馬問為之使。得甘草、防風、芍藥、紫石英、麥 門冬共療五臟。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忌米醋及酸物。」

陶弘景曰:「藥無馬問,或是馬莖也。」

蘇恭曰。《李氏本草》。馬刀為茯苓使。問字草書。似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