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雪,乃是一琴名,若艾蒳香,亦可稱曰「松雪。」 《群芳譜》:「支硎山有晉松三十餘章,傳為支遁所栽,高 可巢鶴,大可蔽牛。土人腰斧入山,賴趙凡夫護之。射 書關使君馬仲良捐俸買脫,載樹築石,為古公壇。」葛 震父諸君皆有歌

《杭州志》:「於潛牧嶺上有古松一本,錯盤奇怪,嘗有兄 弟鬩牆欲訟於有司,夜行憩其下,遲明辨色,相視乃 伯仲也,遂各悔咎,息爭而還,因名松為木長官。」 《南昌志》:「建昌冷水觀壽松一株,盤屈奇古,又名挂劎 松,相傳許遜故事。府城東北章山上,喬松修篁,森列 交蔭。」

《都昌縣志》:「都昌柴棚鎮有古松一株,太祖征偽諒時, 駐蹕其下。萬曆甲申,知縣王廷策即地建亭,掘得白 蟹一枚,畜之江。又建前亭,豎梁,有赤鯉從空飛下。」 《興化府志》:「城東南穀城山,舊有梅隱、松隱、竹隱三精 舍。」

《新昌縣志》:「景泰中,余用貞葬竹塢,有怪松覆塚如張 蓋,號瑞松墓。」

《漢中府志》:「嘉靖四十五年,城固斗山松二本相距數 尺,高丈餘,其末合而為一,人謂連理松。」

《大理府志》:「平賊嶺,嶺高路峻。明萬曆年,巡撫周應龍 討鐵鎖箐、赤石崖賊,至此,捷聞,遂名嶺曰平賊。曬甲 松、上松,至今皆盤曲低伏。」

《武昌縣志》:「文廟古松,元主簿狄忠手植。明初尚百餘 株,歷為風雨所摧,僅三十餘。崇禎間,魚山熊先生復 手植數十本。」

《太平府志》:黃山老松數千障,羃一山前,令章嘉禎所 植,初栽時,人謂山多石,栽亦不能活。禎曰:此山乃風 水所關,不受栽植,豈山之性哉?栽小松半山,幸俱活, 人稱為章公松。數十年後,鬱蔥蒼翠,寺殿不致岑寂, 真大觀也。崇禎十六年,饑民侵之,僧訴之縣,縣令吳 韓起,閩人也,誤判曰:荒不問三日而盡,及知之,悔無 及矣。《形家》言「不利於闔府」,不一年,地屠。

《保定府志》:「松山多松,風雨撼之,聲若笙簧。」

《宣府鎮志》:「松樹梁葛峪堡北,以多松石,故名。」

《鄒平縣志》:「河湄園在城西郭,潤州司理張扣之搆勝 處。在水,水際多亭,環亭梧竹松柏極盛,今廢,惟有白 松四株,巋然石畔而已。」

《濟寧州志》:「集玉園在城之艮方,虯松一株,枝榦四敷, 儼如張蓋。」

《不窺園》一松可蔭,畝枝盤曲如囷形。

《福山縣志》:「榛山在縣東十里,山前有庵,庵後大松三 株,老榦濃蔭,蓋數百年物。」

《棲霞縣志》:「松山在縣北三十里,昔多松。」

《招遠縣志》:「鶴姑頂一望蒼松,瀰漫山谷,每大風起,則 數里中松濤謖謖,相傳昔仙姑跨鶴飛昇處。」

黑山,在縣東四十里。山多松嵐,為一邑利藪。

《萊州府志》:「松山在膠州西南百二十里,因產松故名。 山麓有碧雲庵、歲寒亭,萬松鬱然,濤聲清徹。」

《樂平縣志》「鳳凰山縣北八里,乃縣之主山也。巨松數 十株,儼然北方之屏蔽。」

松子嶺縣南四十里,多松。有微風,輒作松濤。

《平陽府志》:「襄陵賈莊佛寺,金碧輝煌,且甚幽邃。每於 日中闔門向窗隙窺之,見佛像懷中大松一株,翠葉 扶疏,啟戶視,則無有也。」

《襄陵縣志》:「臥龍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嶺上廟前古松 一株,大十餘圍,高百餘尺,枝葉扶疏如蓋,蔭可數畝。」 《靈石縣志》:「聖松樹在文殊原村,高四丈餘,相傳文殊 菩薩坐現於此。」

《長治縣志》:「五龍山在城南二十五里。慕容永據長子 時,此山五色雲現作龍形,因立祠祀之。有古松萬餘 株,翠鬣蒼鱗,群虯怒鬥,遠望如黑雲壓境,毒霧沉山。 近而即之,則又風雨半天,雷霆萬壑,晦冥殊狀,雖斧 斤不敢入。甚著靈異,為一郡偉觀。」

《屯留縣志》:「田石山在縣西八十里,松林蔥蔚蔽日。」 《襄垣縣志》:「韓王山在縣北一十五里,上有韓王廟,孤 松孑立,森然可仰。」

《黎城縣志》:「嵐山在縣西二十里,山腹多松,蒼茫森秀。」 《平遙縣志》:「萬松嶺在超山南,其山列障如屏,黛色撲 人。又上下盡松,每風至,濤聲謖謖然。」

《介休縣志》:「太虛巖在縣東南十二里,巖前古松一株, 形如張蓋。」

《沁州志》:「伏牛山在州城西三十五里,山勢巍峨,上有 古松數百章,皆千年物。」

捨身崖在靈空山十八盤之南。岩有蒼松翠柏,蟠結 下垂,一邑最奇處也。

《澤州志》:「西司奇松,黛色龍鱗,高可百尺。岩牆界之,虯 枝南引。明御史徐伯卿刻小石置松榦云。官署後有 古松,蔭可數畝。按部公餘,日哦其下。將別,贈之以銘。 銘曰:『徂徠之英,後凋其貞。亭亭偃蓋,謖謖濤聲。科頭 箕踞,俗耳以清。吾將與爾,結歲寒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