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多幸。」京即舉梨謂之曰:「去雖落葉,未可輕離。」

《茅亭客話》:「勝處士昌祐,字勝華,所居園中有梨名『車 轂』」,圍一尺,摘時先以布囊盛之,落地即碎。

《石湖詩注》:良鄉燕山屬邑驛,中供金粟梨,內丘鵝梨 為天下第一。初熟收藏,十一月出汗後方佳。園戶云: 「梨至易種,一接便生,可支數十年。」吾家園者,猶聖宗 太平時所接。

山家清供雪梨,大者碎截搗入,少鹽醬伴供,可佐酒 興。葛天民《嘗北梨》詩云:「每到邊頭感物華,新梨嘗到 野人家。甘酸尚帶中原味,腸斷春前不見花。」雖非詠 此梨,然每愛其寓物,有《黍離》之嘆,故及之。如詠雪梨, 則無如張半埜蘊「蔽身三寸褐,貯腹一團冰」之句,被 褐懷玉者,蓋有取焉。

《癸辛雜識》:李仲賓云:「向其家有梨園,其樹之大者,每 株收梨二車。忽一歲盛生,觸處皆然,數倍常年,以此 不可售,甚至用以飼豬,其賤可知。有所謂山梨者,味 極佳,意頗惜之,漫用大甕儲數百枚,以缶蓋而泥其 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則忘之。及半歲後,因至園 中,忽聞酒氣熏人,疑守舍者釀熟,因索之,則無有也。」 因啟觀所藏梨,則化之為水,清泠可愛,湛然甘美,真 佳醞也,飲之輒醉。《回回國葡萄酒》止用葡萄釀之,初 不雜以他物,始知梨可釀,前所未聞也。

《元氏掖庭記》:熊嬪性耐寒,嘗于月夜遊梨花亭,露袒 坐紫斑石。元帝見其身與梨花一色,因名其亭曰「聯 縞亭。」

《元史許衡傳》:衡嘗暑中過河陽,暍甚,道有梨,眾爭取 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 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雲蕉館記談》:廣安出紫梨,到口即化者為佳。明昇取 其汁,和紫藤粉為糕,名雲液紫霜,食之能卻醉。 《滇雲紀勝書》:梨花處處有之,或擁山巔,或列山腳,或 滿人《村,望之如濤如雪僕自曲靖還省,時》有「乍疑洱 海濤初起,忽憶蒼山雪未消」之句

《無錫縣志》:「梨花莊沈萬三別圃在北里後祁,廣五十 畝,中有天繪樓最勝。其妾名貞香者居此,性愛梨花, 遍植焉。」

《蘭谿縣志》:「弘治八年九月,鄉間梨李皆再花。」

《武強縣志》:「嘉靖二十一年,梨花秋放。」

《萬載縣志》:「嘉靖二十一年,邑東建城坊民園梨樹數 株,六月間花開鮮濃,勝於春時。」

《新野縣志》:「隆慶六年九月,縣北亂塚梨花盛開。」 《貴池縣志》:「天啟四年秋九月梨花。」

《淅川縣志》:「崇禎八年秋,生梨花。」

《玉田縣志》:「文龍山,城西北二十五里,山之陽有庵,扁 曰文龍,以其地多梨花,故亦名梨花庵。」

《青州府志》:成醫官名某,洺州人,善醫。嘗與一友㩦手 行,診之驚曰:「子幸遇我,速市百梨盡啖之。貯其核,煮 水飲之。其人背出一腫曰:『此肉臃也,不可活,得百梨 表之易治』。」其術神奇中類如此。

《洛陽縣志》:「白龍潭在玉泉山,即漢時濯龍潭。曹操採 濯龍祠前梨樹者在此。」

《長興縣志》:「藝香山去縣治北二十里,高三十一丈,圍 四里,相傳西施種香處,下有梨花特盛。」

《嘉定州志》:「梨花山在州西七里,舊有梨花百株,嚼其 花可以止疾。」

梨部雜錄

《莊子》:天運:「譬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 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韓非子》:「夫樹柤梨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 《汲冢周書》:「秋食樝梨橘柚。」 《說苑》,田饒曰:「果園梨栗,後宮婦人摭以相摘,而士曾 不得一嘗。」

《漢武帝內傳》:「太上之藥有元光梨。」

《說文》:梨,果也從木利聲。

魏文帝與群臣詔真定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 可以解煩釋渴也。」

晉王獻之與人帖,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 《續博物志》:「淮口揚州出夏梨,蘇合香一兩,酒一斗同 煮,極能調五臟。」

《零陵總記》:李直方嘗第果實,若貢士,以楞梨為二 《御史本草》侍御史為「脆梨」,漸入佳味。

《輶軒絕代語》:「燕代北鄙謂老曰:『梨』」,言面色如凍梨也。 《邵氏聞見後錄》:錢昭度有食梨詩云:「西南片月充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