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柞,櫟也。棫,白桵也。《釋木》云:「櫟,其實梂。」不言櫟,是柞。陸璣《疏》云:「周秦人謂柞櫟為櫟。」蓋據時人所名而言之。「棫,白桵」,《釋木》文。郭璞曰:「桵,小木也,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食。」陸璣《疏》云:「《三蒼》說:棫即柞也。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桵。直理易破,可為犢車,又可為矛戟矜。今人謂之白梂,或曰白柘。」此二說不同,未知孰是。朱注柞,櫟也,枝長葉盛,叢生有刺。棫,白桵也,小木亦叢生,有刺拔,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周禮》

地官

大司徒之職,「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 其植物宜皁物。

《皁物》,柞櫟之屬,今世間謂柞實為《皁斗》。柞實之皮得染皁,故引今世猶謂「柞實為皁斗」為證。

《爾雅》

釋木

《栩,杼》。

柞樹:栩一名杼。郭云:「柞樹。」《詩·唐風》云:「集于苞栩。」陸璣《疏》云:「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皁,或言皁斗。其殼為汁,可以染皁。今京、洛及河內言杼汁,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

櫟,其實梂。

有「《梂彙》自裹」,櫟,似樗之木也。梂,盛實之房也。孫炎曰:「櫟實,橡也。」郭云:「有梂彙自裹。」《詩·秦風》云:「山有苞櫟。」陸璣《疏》云:「秦人謂柞櫟為櫟,河內人謂木蓼為櫟,椒樧之屬也。其子房生為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璣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山海經》

《西山經》

大時之山,上多榖柞。

柞櫟。

申山,其上多榖柞。

白於之山,下多櫟檀。

櫟即柞。

《中山經》

《首山》,其陰多榖柞。

良餘之山,其上多榖柞。

《升山》「其木多榖柞棘。」

《景山》,「其木多杼檀。」

銅山其木多榖柞。

衡山,上多榖柞。

《仁舉》之山,其木多榖柞。

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

涿山其木多榖,柞杻。

豐山,「其下多榖柞。」

大支之山,其木多榖柞。

龜山,「其木多榖柞。」

《真陵》之山,其木多榖柞。

《淮南子》

時則訓

十二月,其樹櫟。

櫟可以為車轂,木不出火,惟櫟為然。

《賈思勰齊民要術》

種柞

《爾雅》云:「栩杼。」 郭注云:「柞樹。京洛人呼杼為橡子。」 以橡殼為杼斗。橡子儉歲可食,以為飯。豐年牧豬食之,可以致肥也。

宜於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勞之。生則 薅治,常令淨潔,一定不移,十年中椽可雜用。

一根直十文

《二十歲》,中屋樽。

一根直百錢

柴在外,斫去尋生,料理還復。凡為家具者所宜種

十歲之後無求不給

《毛詩陸疏廣要》

唐風

集于苞栩

栩,今柞櫟也。徐州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皁,或言皁斗。其殼為汁,可以染皁。今京洛及河內多言杼斗,或云橡斗。謂櫟為栩,五方通語也。《爾雅》云:「栩,杼。」 郭注:「柞樹。」 鄭注:「栩,柞木,今人以為梳。」 《本草》云:「橡實堪染用,一名杼斗。」 槲櫟皆有斗,以櫟為勝,所在山谷中皆有。《圖經》云:「木高二、三丈,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 實。柞,櫟也,杼也,栩也,皆橡櫟之通名。《枕中記》曰:「橡子非果非穀,最益人服食。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強健。」 《本草衍義》云:「櫟葉如栗葉堅而不堪充材。」 《風土記》云:「吳越之俗,名柞為櫪。」 《古今註》云:「杼實曰橡,東海及徐州謂之木蓮。其葉始生,食之,味辛。其梂子,八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