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成「摶以為燭,明如胡麻燭;研以為羹,肥如《胡麻羹》。」

《秦風》

山有苞櫟

「苞櫟」 ,秦人謂「柞」 為「櫟」 ,河內人謂「木蓼」 為「櫟」 ,椒樧之屬也。其子房生為梂。木蓼子亦房生。

《爾雅》云:「櫟,其實梂。」 郭云:「有梂彙」 自裹疏云:「櫟,似樗之木也。梂,盛實之房也。」 孫炎曰:「櫟實,橡也。」 璣《疏》云:「秦人謂柞為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 璣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 是也。鄭註亦謂之橡,一名皁斗。其實作梂,似栗實而小。《爾雅翼》《管子》:「五粟之土,其柘其櫟,條直以長。」 《淮南時則訓》:「十二月之木,正月其木楊,楊,蒲柳也。楊木春先二月其木杏,有竅在中象陰,布散在上。三月其木李,李亦有核」 ,李後杏熟,故主「三月四月其木桃」 ,說與杏同,桃後李熟,故主「四月五月其木榆,六月其木梓」 ,說未聞。「七月其木楝,楝實鳳凰所食,今雒城旁有樹楝實,秋熟,八月其木柘,未聞九月其木槐,槐,懷也,可以懷來遠人。十月,其木檀,檀,陰木也。十一月,其木棗,取其赤心也。十二月,其木櫟,櫟可以為車轂。木不出火,唯櫟為然,亦應陰氣也。」 《莊子·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 《上林賦註》,應劭曰:「櫟,采木也。」 顏師古以為木蓼,葉辛,初生可食。《通志》:「櫟曰橡,亦曰槲,其實作梂,曰皁斗,曰橡斗。」 然有二種:南土多槲,北土多櫟。《爾雅·釋木》云:「櫟,其實梂。」 《詩·秦風》云:「山有苞櫟」 ,並此也。其《釋木》云「栩杼」 ,與《唐風》云「集于苞栩」 ,並是柞木,而陸璣誤謂是此耳。橡實之類極多,大體皆栗屬也,可食。有似栗而圓者,大小有三四種。《周禮·籩人》所謂榛實是也。二三實作一梂,正似栗而小者,大小有三四種,《爾雅》所謂「栵栭」 是也。註云:「子如細栗,江東人亦呼為栭栗」 ,今俗謂之芓栗、猴栗、柯栗,皆其類也。或曰:「槲之實似櫟而小,不可食。」

《大雅》

柞棫拔矣

「柞棫。」 《三蒼》說:「棫即柞也。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桵,直理易破,可為犢車軸,又可為矛戟鎩。」 《爾雅》云:「棫,白桵。」 郭註:「小木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啖。」 鄭註:「即山柘也。」 《爾雅翼》:「柞生南方,葉細而密,今人為梳用之。」 《詩雅》道:「柞為尤多。」 方周之興,太姒夢商之庭產棘。小子發取周庭之梓,植之于闕間,梓化為松柏。柞棫覺,驚以告文王。文王曰:「勿言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物自來,以為宗周興王之兆。故《詩》曰:『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 帝作邦作對。自太伯王季,未必不謂此也。又述文王之事曰:「柞棫拔矣,山木多矣。」 而獨言柞棫,蓋柞,民之所燎,且至于聳拔,則其餘可知也。《齊民要術》稱:「柞斫去尋生,料理還復。蓋良木之易成者,然亦非人力料理,有不可復。此以見太王之勤也。」 又言:柞宜種于山阜之曲,十年中椽,二十年中屋,樽柴在外,然則為利亦博矣。《通志》:「柞木曰棫、曰栩、曰杼。」 《爾雅》云:「栩,杼」 ,《詩》:「析其柞薪。」 又曰:「柞棫斯拔。」 陸璣云:「《三蒼》云:『棫即柞也。其葉繁茂,其木堅韌有刺,今人以為梳,亦可以為車軸』。」 嚴粲云。「柞。櫟也。即《唐風鴇羽》所謂栩也。」

據陸氏釋柞棫,與《唐風》「集于苞栩之栩」 ,《秦風》「山有苞櫟之櫟」 一物也。秦人謂柞為櫟,徐州人謂櫟為栩,不過《方言》或異耳。嚴華谷亦云然。但鄭漁仲謂栩杼為柞,謂櫟為槲,別是一種。《本草》又以槲、櫟稍有差別。朱子解柞云「枝長葉盛,叢生有刺」 ,卻與櫟葉如栗葉者不同。況柞十年中椽,二十年中屋,而朱子解棫云「小木叢生有刺」 ,何相去之遠耶?可見棫是小木,所謂「無赤心,實如耳璫」 者是也。柞栩櫟是大木,所謂「栗屬,樹大蔽牛」 者是也。但鄭氏認棫是山柘,恐未必然。

《六書故》

櫟冬不凋,其實亦斗,有黑心櫟。白櫟。綿櫟。白櫟子尤 細。綿櫟以堅忍得名。

《徐光啟農政全書》

橡子樹考

橡木高二三丈,葉似栗葉而大,開黃花,其實橡也。有 《梂彙》自裹其殼,即橡斗也。

救飢

取子換水,浸煮十五次,淘去澀味,蒸極熟食之,厚腸 胃,肥健人不飢。

元扈先生曰:「食麥橡,令人健行。」

又曰:「取子碾,或舂或磨細,水海去苦味,次淘取粗查, 飼豕甚充腸。淘取細粉,如製真粉、天花粉法,與栗粉 不異也。凡木實、草根,去惡味,取淨粉法並同。」

《本草綱目》

橡實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