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張元素曰:「補下焦不足,治沈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 去營衛中風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秋冬下部腹 痛,非此不能止。」

王好古曰:「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李時珍曰:「治寒痹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癇。」

桂心。《藥性論》:

雷斆曰:用紫色厚者,去上粗皮并肉薄皮,取心中味 辛者用。中土只有桂草,以煮丹陽木皮,偽充桂心也。 李時珍曰:按:《酉陽雜俎》云:「丹陽山中有山桂,葉如麻, 開細黃花。」此即雷氏所謂丹陽木皮也。

桂心氣味

苦辛無毒。

桂心主治

甄權曰:「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可忍,欬逆結氣,壅 痹,腳痹不仁,止下痢,殺三蟲,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 月閉,胞衣不下。」

《大明》曰:「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 精明目,暖腰膝,治風痹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消 瘀血,破痃癖癥瘕,殺草木毒。」 李時珍曰:「治風癖失音喉痹,陽虛失血,內托癰疽痘 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牡桂:本經。

李時珍曰:「此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 者為桂枝。枝之嫩小者,為柳桂。」

牡桂氣味

辛溫無毒。

甄權曰:「甘、辛。」

張元素曰:「桂枝,味辛、甘,氣微熱。氣味俱薄,體輕而上 行,浮而升,陽也。」餘見前單桂下。

牡桂主治

《本經》曰:「上氣欬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別錄》曰:「心痛脅痛,脅風,溫筋通脈,止煩出汗。」

甄權曰:「去冷風疼痛。」

張元素曰:「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風 濕。」

成無己曰:「泄奔豚,散下焦畜血,利肺氣。」

朱震亨曰:「橫行手臂。治痛風。」

發明

寇宗奭曰:桂,甘辛,大熱。《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 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正合辛甘發 散之意。《本草》三種之桂,不用牡桂、菌桂者,此二種性 止于溫,不可以治風寒之病也。然《本經》止言桂,仲景 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

王好古曰:「或問《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 傷寒,有當發汗,凡數處皆用桂枝湯。又云:無汗不得 服桂枝,汗家不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 多者用桂枝甘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 與《本草》之義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 導百藥,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 景云:「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營虛,故發熱汗 出。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 必湊之,故皆用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營氣,則衛氣 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 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 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 汗之意,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桂枝湯 下發汗字,當認作出字,汗自然發出,非若麻黃能開 腠理,發出其汗也。其治虛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 成無己曰:桂枝本為解肌,若太陽中風,腠理緻密,營 衛邪實,津液禁固,其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 此。必也皮膚疏泄,自汗,脈浮緩,風邪干於衛氣者,乃 可投之。發散以辛甘為主,桂枝辛熱,故以為君,而以 芍藥為臣。甘草為佐者,風淫所勝,平以辛苦,以甘緩 之,以酸收之也。以薑棗為使者,辛甘能發散,而又用 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故麻黃 湯不用薑棗,專於發汗,不待行其津液也。

陳承曰:「凡桂之厚實氣味重者,宜入治水臟及下焦 藥;輕薄氣味淡者,宜入治頭目發散藥。故《本經》以菌 桂養精神,牡桂利關節。仲景發汗用桂枝,乃枝條,非 身榦也,取其輕薄能發散。又有一種柳桂,乃桂之嫩 小枝條,尤宜入上焦藥用。」

李時珍曰:麻黃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 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益火 之原,此東垣所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 津液,通其氣者也。《聖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 膿。」蓋手少陰君火、厥陰相火,與命門同氣者也。《別錄》 云:桂通血脈是矣。曾世榮言:小兒驚風及泄瀉,並宜 用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能抑肝風而扶 脾土。又《醫餘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