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筒桂;其厚硬味薄者,名版桂,不入藥用;牡桂葉似枇 杷葉,狹長于菌桂葉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而 肉中皺起,肌理虛軟,謂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 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藥中以此為善。」陶氏言: 「半卷多脂者為桂」,又引《仙經》云:「葉似柏葉。」此則桂有 三種明矣。陶雖是梁武帝時人,實生于宋孝武建元 三年,歷齊為諸王侍讀。曾見芳林苑所植之樹,蘇恭 只知有二種,指陶為誤,何臆斷之甚也?

陳藏器曰:「菌桂、牡桂、桂心三色,同是一物。桂林、桂嶺, 因桂得名,今之所生,不離此郡。從嶺以南,際海,盡有 桂樹,惟柳、象州最多。味既多烈,皮又厚堅,厚者必嫩, 薄者必老。采者以老薄為一色,嫩厚為一色。嫩既辛 烈,兼又卷筒,老必味淡,自然版薄。薄者即牡桂,卷者 即菌桂也。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錯,取其近理而有」 味者。

陳承曰:「諸家所說,幾不可考。今廣交商人所販,及醫 家見用,惟陳藏器一說最近之。」

蘇頌曰:「《爾雅》但言梫木桂一種,《本草》載桂,即牡桂、菌 桂三種。今嶺表所出,則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版桂 之名,而醫家用之,罕有分別。舊說菌桂正圓如竹,有 二、三重者,則今之筒桂也;牡桂皮薄色黃,少脂肉者, 則今之官桂也。桂是半卷多脂者,則今之版桂也。而 今觀賓、宜、韶、欽諸州所圖上者,種類亦各不同,然總」 謂之桂,無復別名。參考舊註,謂「菌桂葉似柿,中有三 道紋,肌理緊薄如竹,大小皆成筒」,與今賓州所出者 相類。牡桂葉狹於菌桂而長數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與今宜州、韶州所出者相類。彼土人謂其皮為木 蘭皮,肉為桂心,此又有黃、紫兩色,益可驗也。桂葉如 柏葉而澤,皮黃心赤,與今欽州所出「者,葉密而細,恐 是其類,但不作柏葉形為異爾。」蘇恭以單桂、牡桂為 一物,亦未可據。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蠻洞中, 人家園圃亦有種者。移植於嶺北,則氣味殊少辛辣, 不堪入藥也。三月、四月生花,全類茱萸,九月結實。今 人多以裝綴花果作筵具。其葉甚香,可用作飲尢佳。 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並陰乾。不可近火。

李時珍曰:「桂有數種,以今參考:牡桂葉長如枇杷葉, 堅硬有毛及鋸齒,其花白色,其皮多脂。菌桂葉如柿 葉而尖狹光淨,有三縱文而無鋸齒,其花有黃有白, 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貨,皆此二桂,但以卷者為菌 桂,半卷及版者為牡桂,即自明白。蘇恭所說,正合醫 家見今用者。陳藏器、陳承斷菌、牡為一物者,非矣。陶」 弘景復以單字桂為葉似柏者,亦非也。柏葉之桂,乃 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蘇頌所說稍明,亦不 當以欽州者為單字之桂也。按《尸子》云:「春花秋英曰 桂。」嵇含《南方草木狀》云:「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 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更無雜樹。有三種:皮赤者 為丹桂,葉似柿者為菌桂,葉似枇杷」者為牡桂。其說 甚明,足破諸家之辯矣。又有巖桂,乃菌桂之類,詳菌 桂下。韓眾《采藥》詩云:「闇河之桂,實大如棗。得而食之, 後天而老。」此又一種也。闇河,不知在何處。

正誤

王好古曰:「寇氏《衍義》言官桂」,不知緣何立名。予考《圖 經》,今觀賓、宜諸州出者佳,世人以「觀」字畫多,故寫作 官也。

李時珍曰:此誤矣。《圖經》「今觀」乃今視之意。嶺南無觀 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桂。《別錄》:

李時珍曰:「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內 外皮者,即為桂心。」

桂氣味

甘、辛,大熱,有小毒。

甄權曰:「桂心,苦、辛,無毒。」

張元素曰:「肉桂氣熱,味大,辛,純陽也。」

李杲曰:「桂,辛熱有毒,陽中之陽,浮也。氣之薄者,桂枝 也;氣之厚者,桂肉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 氣厚則發熱,桂肉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 道也。」

王好古曰:「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經血分, 桂肉入足少陰、太陰經血分。細薄者為枝、為嫩,厚脂 者為肉,為老。去其皮與裏,當其中者為桂心。《別錄》言 有小毒。又云久服神仙不老。雖有小毒,亦從類化。與 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頭、附子為使,全取其 熱性而已;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等同用,則」 小毒化為大毒。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則調中益 氣,便可久服也。

徐之才曰:「桂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調中益 氣。得柴胡、紫石英、乾地黃。療吐逆。忌生蔥、石脂。」

桂主治

《別錄》曰:「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痰,霍亂轉筋,腰痛頭 痛,出汗,止煩,止唾,欬嗽,鼻齆,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 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