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葉似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柟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緻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脃是也。
《山海經》
《南山經》
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柟。
〈注〉柟葉似桑。
《西山經》
「《石脃之山》,其木多棕㴝。」 「《天帝之山》,其上多棕㴝。」
《翠山》,其上多棕㴝。
陽之山,其木多㮨柟豫樟。 《符惕》之山,其上多棕㴝。
《北山經》
《敦薨》之山,其上多棕㴝。
《東山經》
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柟。
《中山經》
夸父之山,其木多棕㴝。
《綸山》,「其木多梓柟。」
朝歌之山,其木多梓柟。
瑤碧之山,其木多《梓柟》。
暴山,「其木多棕㴝。」
《毛詩陸疏廣要》
《秦風》
《有條有梅》。
梅樹皮葉似豫樟。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花赤黃,子青,不可食。柟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緻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脃。荊州人曰:「梅終南及新城、上庸皆多樟柟。」 終南與上庸、新城通,故亦有柟也。
《爾雅》云:「梅,柟。」 郭云:「似杏,實酢。」 孫炎云:「荊州曰梅,揚州曰柟。」 《詩·秦風》云:「有條有梅」 是也。《埤雅》云:「梅至北方,多變而成杏,故人有不識梅者,地氣使然也。」 《詩》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條,柚也。蓋柚渡淮而為枳,梅變而成杏。今終南之所生,有條有梅,而材實成焉,以譬人君之道化也。《爾雅·翼》云:「柟,大木也,可以為舟,又可以為棺,故古稱楩楠豫樟,以為良木之類。」 任昉云:「黃金山有柟木,一年東邊榮,西邊枯,一年西邊榮,東邊枯。」 張華云:「交讓木。」 宋子京云:「讓木,即柟也。其木直上,柯葉不相妨,蜀人號讓木。」 《名物疏》云:「按陸璣所釋梅,自是柟木,似豫樟者。豫樟,大樹,所謂生七年而可知,可以為棺、舟者也。陳」 文帝嘗出柟材造戰艦,即此柟也。若今之所謂梅,乃古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䕩,郭璞云「似杏實酢」 者也。若《爾雅》之「梅柟」 ,乃陸云「似豫樟者。」 景純不當以似杏實酢解之。草木同名異種者甚多,如山榎名條,柚亦名條,豈可以上文之「條」 為柚耶?《朱傳》於「摽有梅」 既具釋此章,不復云似合二梅為一矣。
按:「條」 是「槄」 ,「梅」 是「柟」 ,《爾雅》與陸《疏》甚合。此篇乃秦人誇美其君之詞,借巨材以起興。若陸師農指「條」 為「柚」 ,指「梅」 為「杏」 ,取渡淮變化之義,益無謂矣。今併錄之,以見其誤。「釋梅」 一條,已詳《摽有梅篇》中。
《本草綱目》
楠釋名
李時珍曰:南方之木,故字從南《海藥本草》柵木皮,即 「柟」字之誤,今正之。
集解
陳藏器曰:「柟木高大,葉如桑,出南方山中。」
寇宗奭曰:「楠材,今江南造船皆用之。其木性堅而善 居水,久則當中空,為白蟻所穴。」
李時珍曰: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諸山尢多。其樹直上 童童,若幢蓋之狀,枝葉不相礙。茂似豫樟,而大如牛 耳,一頭尖,經歲不凋。新陳相換。其花赤黃色。實似丁 香,色青不可食。幹甚端偉,高者十餘丈,巨者數十圍, 氣甚芬芳,為梁棟器物皆佳。蓋良材也。色赤者堅,白 者脃,其近根年深向陽者結成。草木山水之狀,俗呼 為「骰。」《柏楠》宜作器。
楠材氣味
辛微溫無毒。
陳藏器曰:「苦,溫,無毒。」
《大明》曰:「熱,微毒。」
楠材主治
《別錄》曰:「霍亂吐下不止,煮汁服。」
《大明》曰:「煎湯,洗轉筋及足腫,枝葉同功。」
皮氣味
苦溫無毒。
皮主治
李珣曰:「霍亂吐瀉,小兒吐乳,暖胃正氣,並宜煎服。」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