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麻都馬四匹,衣四襲,否則以水沃之。

馬令《南唐書》:江為避亂建陽,遊廬山白鹿洞,師事處 士陳貺,居二十年,有風人之體。嘗吟《隋堤柳》詩云:「錦 纜龍舟萬里來,醉鄉繁盛忽塵埃。空餘兩岸千株柳, 雨葉風花作恨媒。」盛傳於時。

《清異錄》:「盧文紀有玉枕骨,故凡枕之堅實者悉不可 用。親舊間作楊花枕贈之,遂獲安寢。自是縫青繒,充 以柳絮,一年一易。」

新栽柳樹,必用泥封其頭,頗類比丘頂。元伯玉宅前 插柳,初春吐芽,伯玉曰:「喜得漏春和尚,一一無恙。」蓋 取杜子美「漏洩春光有柳條」之句。

《宋史郭進傳》:「進為洺州團練使,有善政,郡民詣闕,請 立碑頌德,詔左拾遺鄭起撰文賜之。進嘗於城四面 植柳,濠中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 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辛仲甫傳》:仲甫拜右補闕,出知光州,移知彭州。先是, 州少種樹,暑無所休。仲甫課民栽柳蔭行路,郡人德 之,名為「補闕柳。」

《河渠志》:「太祖建隆三年十月,詔緣汴河州縣長吏,常 以春首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隄防。」

開寶五年正月,詔曰:「應緣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 舊制種蓺桑棗外,委長吏課民別樹榆柳及土地所 宜之木。仍案戶籍高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樹五十 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樹蓺者聽,其孤寡 惸獨者免。」

《暇日記》:孟伯饒說:「宋用臣種柳睿思殿,用常柳五株, 批開急合為一,取圜直麻縷,繫牛矢泥固濟,深藏之, 一年有三年力。」

《西朝寶訓》:真宗賦《御溝柳》詩,令宰相兩省和進。陳執 中詩曰:「一度春來一度新,翠光常得照龍津。君王自 愛天然態,恨殺昭陽學舞人。」其詩最尢者。

《宋史劉隨傳》:「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以進士及第,為 永康軍判官。軍無城堞,每伐巨木為柵,壞輒以他木 易之,頗用民力。隨因令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 屬,以為限界,民遂得不擾。」

《河渠志》:真宗咸平三年,申嚴盜伐河上榆柳之禁。 《陳堯佐傳》:「堯佐知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堯 佐為築堤,植柳數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

《太原府志》:「柳溪,在府城西,太守陳堯佐築堤,植柳數 萬,有亭有閣,率郡僚上已泛舟於此。」

《嘉興志》五:柳橋,在嘉興縣治西。宋張堯同詩:「為懷陶 靖節,無復見其人,惟種橋邊柳,猶含舊日春。」

《宋史五行志》:「天聖元年二月,河楊柳二本連理。」 《李璋傳》:「璋知鄆州,發卒城州西關,調夫修路數十里, 夾道植柳,人指為李公柳。」

《張愈傳》:「愈丁內艱,鹽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於 墓,忽生枝葉,後合抱。」

《河渠志》:神宗熙寧五年,東頭供奉官趙忠政言:「界河 以南至滄州,凡三百里,夏秋可徒涉,遇冬則冰合,無 異平地。請自滄州東接海,西抵西山,植榆柳桑棗,數 年之間,可限契丹,然後施力耕種,益出租賦以助邊 儲。」詔程昉察視利害以聞。

七年六月丁丑,河北沿邊安撫司上言,「於沿邊軍城 植柳蒔麻,以備邊用。」從之。

元祐初,文彥「博、呂大防拔吳安持為都水使者,委以 東流之事。京東、河北五百里內差夫,五百里外出錢 雇夫,及支借常平倉司錢買梢草斬伐榆柳,凡八年 而無尺寸之效。」

元祐中,知杭州蘇軾既開湖,因積葑草為隄,相去數 里,橫跨南北兩山,夾道植柳林希,榜曰「蘇公隄。」行人 便之,因為軾立祠隄上。

政和五年閏正月,詔於恩州北增修御河東隄,為治 水隄防,令京西路差借來年分溝河夫千人赴役。於 是都水使者孟揆移撥十八埽官兵,分地步修築,又 取棗強上埽水口以下舊隄所管榆柳為樁木。 《墨莊漫錄》: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歐陽文忠 公手植柳一株,謂之歐公柳。公詞所謂「手種堂前楊 柳,別來幾度春風」者。薛嗣昌作守相對。亦種一株,自 榜曰薛公柳。人莫不嗤之。嗣昌既去,為人伐之。不度 德有如此者。

《歲時記》:「洛陽人家寒食,煮楊花粥。」

《花史》:宋憲聖時,收楊花,為冬日鞋襪氈褥之用。 《文昌雜錄》:杜甫晚出左掖詩云:「退朝花底散,歸院柳 邊迷。」乃知唐朝殿前種花柳,今殿庭唯對植槐楸,鬱 鬱然有嚴毅之氣。

《漢中府志》:金絲柳出鳳縣。宋元豐間,有旨下鳳州取 金絲柳一百根。《墨客揮犀》云:「鳳州妓女,手皆纖白,州 境內生柳,翠色可愛,與他處不同。又公庫多美醞,故 世言鳳州有三出。淳熙初,太守傅子平作詩云:『珍珠 不見小槽紅,遐想柔荑剝嫩蔥。惟有萬條羅帶綠,年 年依舊舞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