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3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集解

蘇頌曰:枇杷,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襄、漢、吳、蜀、閩、嶺、江 西南、湖南北皆有之。木高丈餘,肥枝長葉,大如驢耳, 背有黃毛,陰密婆娑可愛,四時不凋。盛冬開白花,至 三、四月成實,作梂,生大如彈丸,熟時色如黃杏,微有 毛,皮肉甚薄,核大如芧栗,黃褐色。四月采葉,暴乾用。 李時珍曰:「按郭義恭《廣志》云:『枇杷易種,葉微似栗,冬』」 花春實。其子簇結有毛,四月熟,大者如龍眼,白者為 上,黃者次之。無核者名蕉子,出廣州。又楊萬里詩云: 「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荔枝分與核,金橘卻無酸。」 頗盡其狀。註《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橘,誤矣。詳金橘。

實氣味

甘酸平無毒。

《馬志》曰:「寒。」

孟詵曰:「溫。多食發痰熱,傷脾。同炙肉及熱麪食,令人 患熱黃疾。」

實主治

大明曰:「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

葉修治

蘇恭曰:「凡用須火炙,以布拭去毛,不爾射人肺,令欬 不已。或以粟稈作刷刷之,尤易潔淨。」

《雷斆》曰:「凡采得,秤濕葉重一兩,乾者三葉重一兩,乃 為氣足,堪用。粗布拭去毛,以甘草湯洗一遍,用綿再 拭乾。每一兩,以酥二錢半塗上,炙過用。」

李時珍曰:「治胃病以薑汁塗炙。治肺病,以蜜水塗炙, 乃良。」

葉氣味

苦平無毒。

《甄權》曰:「甘、微辛。」

陶弘景曰:「煮汁飲之,則小冷。」

葉主治

《別錄》曰:「卒噎不止,下氣,煮汁服。」

陶弘景曰:「若不暇煮,但嚙汁咽亦瘥。」

《大明》曰:「治嘔噦不止,婦人產后口乾。」

《孟詵》曰:「煮汁飲,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 上瘡。」

李時珍曰:「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葉發明

李時珍曰:「枇杷葉氣薄味厚,陽中之陰,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 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欬者不欬矣。」

寇宗奭曰:「治肺熱嗽甚有功。一婦人患肺熱久嗽,身 如火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 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如常治訖,為末,蜜丸櫻 桃大。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矣。」

花主治

李時珍曰:「頭風鼻流清涕,辛夷等分研末,酒服二錢, 日二服。」

木白皮主治

孫思邈曰:「生嚼咽汁,止吐逆不下食。煮汁冷服,尤佳。」

附方

溫病發噦,因飲水多者:枇杷葉去毛炙香、茅根各半 斤,水四升,煎二升,稍稍飲之。龐安常方

反胃嘔噦:枇杷葉去毛炙丁香各一兩人參二兩每 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服。聖惠方

衄血不止:枇杷葉去毛焙研末,茶服一二錢,日二。同上 酒皶赤鼻:枇杷葉、巵子仁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 調下,日三服。本事方

面上惡瘡:方同上。

痔瘡腫痛:枇杷葉蜜炙烏梅肉焙為末。先以烏梅湯 洗貼之。集要方

痘瘡潰爛:枇杷葉煎湯洗之。摘元方

枇杷部藝文一

《枇杷賦》
并序      宋周祗

昔魯季孫有嘉樹,韓宣子賦譽之。屈原《離騷》,亦著《橘頌》。至枇杷樹,寒暑無變,負雪揚花,余植庭圃,遂賦之云。

名同音器,質貞松竹。四序一采,素華冬馥。霏雪潤其 綠蕤,商風理其勁條。望之冥濛,即之疏寥。

《安成郡庭枇杷樹賦》
謝瞻

伊南國之嘉木。偉北庭而延樹。稟金秋之清條。抱東 陽之和煦。肇寒葩於結霜。承炎果乎纖露。高臨甍首。 傍拂階路。

《枇杷帖》
唐·太宗

使至得所進《枇杷子》,良深慰悅。嘉果珍味,獨冠時新。 但川路既遙,無勞更送。

《枇杷賦》
明·薛章憲

皇有嘉實,貽於富媼。剛勁外挺,堅貞內抱。實玉顆兮 彈丸,葉金刀兮剛卯。爾其舒華耀日,擢穎凌霜。褫素 縞,披黃裳。剖雉膏,截鵝肪。薦雕俎,侑玉觴。摶瑞露,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