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3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朱註杞,枸檵也。大全華谷嚴氏曰:「《本草》云:『名仙人杖』」、「『西王母杖』。根名『地骨』,莖榦三、五尺,作叢。《詩》中有『三杞將仲子』。樹杞,柳屬也。『南山有杞』」,「湛露。」「杞棘」,山木也。此《詩苞杞》:「四月」「杞桋」「北山」言采其杞,枸杞也。

杕杜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采之,託有事以望君子。

四月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杞,枸檵也。大全《本草》曰:「枸杞,一名地骨。春夏采葉,秋采莖實,冬采根,皆可食。」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登山而采杞》,非可食之物,喻己行役不得其事。

《爾雅》

釋木

杞,枸檵。

今枸杞也。杞一名枸檵。郭云:今枸杞也。」《詩小雅·四牡》云:「集于苞杞。

《毛詩陸疏廣要》

小雅

集于苞杞

杞其樹如樗,一名「苦杞」 ,一名「地骨。」 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

《爾雅》:「杞,枸檵。」 郭、鄭注俱云:「枸杞也。」 《本草》云:「枸杞,味苦,寒。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老,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 《抱朴子》云:「家菜,一名托盧,或名天精,或名卻老,或名地骨。」 日華子云:「地仙苗即枸杞。」 《圖經》云:「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為甜菜。其莖榦高三五尺,作叢,六七月生小紅紫花,隨結紅實,形微長如棗核。其根名地骨,與枸棘相類。其實形長而枝無刺者,真枸杞也;圓而有刺者,枸棘也。世傳蓬萊縣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盤結甚固,其鄉人多壽考,亦飲食其水土之品」 使然耳。潤州開元寺大井傍生枸杞,亦歲久,土人目為枸杞井,云「飲其水甚益人。」 又按枸杞一名仙人杖。而陳藏器《拾遺》別有兩種仙人杖,一種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一種是菜類,并此為三物而同一名也。陳子昂《觀玉篇》云:「余從補闕喬公北征,次於張掖河洲,惟仙人杖往往叢生。戍人有薦嘉蔬者,此物存焉。因為喬公言其功。時王仲烈亦同旅,喜而食之。旬有五日,有人自謂知藥者,謂喬公曰:『此白棘也』。仲烈遂疑曰:『吾亦怪其味甘』。」 喬公信是言,乃譏予,予因作《觀玉篇》。按此仙人杖作菜茹者,葉如苦苣,白棘木類,何因相似而致疑?或曰白棘當是枸棘,然《本經》枸棘又無白棘之別名,況枸棘又非甘物,乃知草木之類多而難識,使人惑于疑似之言,以真為偽,宜子昂論著之詳也。《廣雅》云:「地筋,枸杞。」 《衍義》云:「凡杞未有無刺者,雖大至有成架,然亦有刺,但小則多刺,大則少刺。如酸棗及棘,其實一也。後人分別枸棘,強生名耳。」 按:嚴華谷《詩緝》云:「南山有杞之杞,是山木。」 與此篇杞是二種,確甚。朱文公註南山之杞云「樹如樗」 ,極肖其形。若陸氏《疏》此杞亦云樹如樗,幾相溷矣。考《本草》枸杞固入木部,但見有成架,未見有成林者。惟沈存中云:「陝西極邊枸杞最大,高丈餘,可作柱。」 亦豈與山樗並蔽芾耶?

《郭橐駝種樹書》

種枸杞

種枸杞法:秋冬間收子,于水盆中挼取曝乾。春耕熟 地作畦,畦中去五寸土勾作壟,壟中縛草稕如臂,長 與壟等,即以泥塗草稕上,以枸杞子布于泥上,以細 土蓋令遍。又以爛牛糞一重,又以土一重,令畦平。待 苗出水澆,堪吃,便剪。

又法:枸杞可以插種。

《林洪山家清供》

山家三脫

嫩筍、小蕈、枸杞菜油炒作羹,加胡椒尤佳。趙竹溪密 夫酷嗜此,或作湯餅以奉親,名三脫麪。嘗有詩云:「筍 蕈初萌杞藥纖,然松自煮供親嚴。聞人食肉何曾鄙, 自是山林滋味甜。」

《徐光啟農政全書》

枸杞

《博聞錄》曰:「種枸杞法,秋冬間收子,淨洗日乾。春耕熟 地作畦,闊五寸,縛草稕如臂大,置畦中,以泥塗草稕 上,然後種子,以細土及牛糞蓋令遍,苗出,頻水澆之, 又可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