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5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杜仲圖

杜仲圖

《本草綱目》

杜仲釋名

李時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 皆由此義。其皮中有銀絲如綿,故曰「木綿。」其子名「逐 折」,與《厚朴子》同名。

集解

《別錄》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 月、九月采皮。」

陶弘景曰:「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會稽上虞縣也。 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厚朴,折之多白絲者為佳。」 韓保昇曰:「生深山大谷,所在有之。樹高數丈,葉似辛 夷。」

《蘇頌》曰:「今出商州、成州、峽州近處大山中。葉亦類柘, 其皮折之白絲相連,江南謂之綿。初生嫩葉可食,謂 之綿芽。花實苦澀,亦堪入藥木,可作履益腳。」

皮脩治

《雷斆》曰:「凡使,削去粗皮,每一斤用酥一兩,蜜三兩,和 塗,火炙,以盡為度,細剉用。」

氣味

辛平無毒。

《別錄》曰:「甘,溫。」

甄權曰:「苦,暖。」

張元素曰:性溫,味辛甘,氣味俱薄,沈而降,陰也。 李杲曰:「陽也,降也。」

王好古曰:「《肝經》氣分藥也。」

徐之才曰:「惡元參、蛇蛻皮。」

主治

《本經》曰:「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 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

《別錄》曰:「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大明》曰:「治腎勞,腰脊攣。」

甄權曰:「腎冷。」「腰痛」,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 而用之。

《李杲》曰:「能使筋骨相著。」

王好古曰:「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發明

氣。時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腎,惟王好古言是肝經 李分藥,潤肝燥,補肝虛,發昔人所未發也。蓋肝主筋, 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申利用,皆屬於 筋。杜仲色紫而潤,味甘微辛,其氣溫平。甘溫能補,微 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按:龐元英 《談藪》云:「一少年新娶後,得腳軟病,日疼甚,醫作腳氣」 治,不效。路鈐孫琳診之,用杜仲一味,寸斷片折。每以 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全 愈。琳曰:「此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 行之,則為效容易矣。」

檰芽主治

《蘇頌》曰:「作蔬去風毒腳氣,久積風冷,腸痔下血,亦可 煎湯。」

附方

青娥丸方見「補骨脂下。」

腎虛腰痛:崔元亮《海上集驗方》:「用杜仲去皮炙黃一 大斤,分作十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 煎三分減一,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再煮三、五沸, 如作羹法,和以椒鹽,空腹頓服。」《聖惠方》:「入薤白七 莖篋中方:加五味子半斤。」

風冷傷腎,腰背虛痛:「杜仲一斤切炒,酒二升,漬十日, 日服三合。」此陶隱居《得效方》也。《三因方》「為末,每旦 以溫酒服二錢。」

病後虛汗,及「目中流汁,杜仲、牡礪等分為末,臥時水 服五匕,不止更服。」肘后方

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 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 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 米飲下。《肘後方》:「用杜仲焙研,棗肉為丸,糯米飲下。」 楊起簡便方

產後諸疾及胎臟不安:杜仲去皮,瓦上焙乾,木臼擣 末,煮棗肉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糯米飲下,日二服。 勝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