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謂之桴炭,恐亦以投之水中則浮故也。白樂天詩 云:「日暮半爐桴炭火。」則其語亦已久矣。

葉道人居會稽舜山,天將寒,必增瓦屋,補牆壁,使極 完固。下帷設簾,多儲薪炭,杜門終日,及春乃出。 《歸田錄》:「清泉香餅,人以一篋遺歐公。」清泉,地名也。香 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寒。

《續文獻通考:金典》:「給署,掌宮中所用炭。」

《元史賈進傳》:「進,大同人。大德九年,民乏食,進以炭米 濟之。」

《山堂肆考》:「豐城、萍鄉二縣,皆產石炭,於山閒掘土,黑 色可然,有火而無焰,作硫黃氣,既銷則成白灰。」 《續文獻通考》:「元至元中,以東宮位下民一百戶燒炭, 又馬鞍山大峪等石炭煤窯辦課,奉皇太后位下 釵小志高聰,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適他人,並令燒 指吞炭,出家為尼。」

《彰德府志》:「安陽縣龍山出石炭,入穴取之無窮,取深 數百丈,必先見水,水盡然後炭可取也。炭有數品,其 堅者謂之石,軟者謂之烸,氣愈臭者,然之愈難。盡水 可以煎礬,終不若晉絳者云。」

《戒菴漫筆》:北京諸處多出石炭,俗稱為「水和炭」,可和 水而燒也。

《暖姝由筆》:「朝廷內用炭,俱圓木所燒,渾淪一樣,長尺 許,兩頭磨光,外有麻絡。恐暴,用礱糠火煨熱,一筐三 四十斤。」

炭部雜錄

《書經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

《漢書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耜, 冶鎔炊炭,姦錢日多,五穀不為多。」

《淮南子俶真訓》:「鍾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 澤不變。」

《說山訓》:「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膠漆 相賊,冰炭相息也。」

《說林訓一》「膞炭熯,掇之則爛指。」

《論衡》「歲月食西家,西家懸金。歲月食東家,東家懸炭。」 《鹽鐵論》「冰炭不可以同器」

桓譚《新論》:「舉火夜作,然炭乾牆。」

《後漢書傅燮傳》:「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 同器。」

《魏志韓暨傳》「冶」作「馬排。」為排以炊炭。

《高柔傳注》:「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於我,而望 彼之必懷,何異挾冰求溫,抱炭希涼」者哉!

曹植《陳審舉表》:「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磵,寒煖 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陛下哉?」

《晉書王沈傳》:「沈為豫州刺史,下教求直言之士,主簿 褚䂮。」音略曰:「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款誠之 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有實也。 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臣將濟濟而盈 庭;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矣。」

《抱朴子》:「柳乃速朽者也,而燔之為炭,則億載而不敗。」 《南史孔琳之傳》:帝王公侯之尊,不疑於傳璽,人臣眾 僚之卑,何嫌於傳印?而終年刻鑄,喪功消費,金銀銅 炭之費,不可勝言。

《北史王劭傳》:「劭表請變火曰:在晉時,有人以洛陽火 渡江者,世世事之,火色變青。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 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

《魏書律曆志》:「測影清臺懸炭之期或爽。」

《田益宗傳》「機之所在,聖賢弗之疑。兼弱攻昧,前王莫 之捨。皆拯群生於湯炭,盛武功於方來。」

《邢巒傳》:「宋魯之民,猶罹湯炭。」

《沮渠蒙遜傳》,「況在秦隴茶炭之餘,直是老臣盡效之 會。」

《隋書律曆志》:「鐵炭重輕,無失寒煖之宜;灰箭飛浮,不 爽陰陽之度。」

《柳宗元集·答崔黯書》:「凡人好辭攻書,皆病僻也。吾見 病腹人有啖土炭嗜鹹酸者,不得則大戚。正相類也。」 《聞見錄》:「自縊死者,其下必有麩炭,日深一日,速掘之, 則禍止。」

《瀛崖勝覽》:「三佛齊國出火雞,好食麩炭。」

《硯譜》:「石色為墨漬污,即以麩炭磨洗,復如新矣。」 《物類相感志》:「撒鹽入火炭不爆。油污衣,用炭灰熨 之。墨染衣帶濕,以油浸透,用炭汁擺之。 水桴炭 缸內,夏月可凍物 桴炭缸中,安熟食不臭,夏月亦 不臭。 鐵銹以炭磨洗之鈍,以乾桴炭擦之則快。 櫟炭灰成花,燒之有墨處著,無黑處不著。」

《日知錄》:「今人謂石炭為墨。」按《水經注》:「冰井臺井深十 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書,又然之難盡,亦謂之 石炭。是知石炭、石墨一物也,有精粗爾。北人凡入聲 字皆轉為平,故呼墨為煤,而俗竟作煤字,非也。《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