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院門。知書官八人分掌四庫書。」 按《藝文志》。元宗命 左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馬懷素為修圖書使,與右 散騎「常侍、崇文館學士褚無量整比。會幸東都,乃就 乾元殿東序檢校。無量建議,御書以宰相宋璟、蘇頲 同署,如貞觀故事,又借民間異本傳錄。」 按《儒學馬 懷素傳》:「開元初,為戶部侍郎,封常山縣公,進兼昭文 館學士。篤學,手未嘗廢卷。謙恭慎畏,推為長者。元宗 詔與褚無量同為侍讀,更日番入,詔句校祕」書。是時, 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斷,籤幐紛舛。懷素建白:「願下紫 微、黃門,召宿學巨儒,就校繆缺。」又言:「齊以前舊籍,王 儉《七志》已詳,請採近書篇目及前志遺者,續儉《志》以 藏祕府。」詔可。即拜懷素祕書監。乃召國子博士尹知 章、四門助教王直、國子監趙元默、陸渾丞吳綽、桑泉 尉韋述、扶風丞馬利貞、湖州「司功參軍劉彥直、臨汝 丞宋辭玉、恭陵丞陸紹伯、新鄭尉李子釗、杭州參軍 殷踐猷、梓潼尉解崇質、四門直講余欽、進士王愜劉 仲丘、右威衛參軍侯行果、邢州司戶參軍袁暉、海州 錄事參軍晁良、右率衛胄曹參軍毋煚、滎陽主簿王 灣、太常寺太祝鄭良金等分部撰次。踐猷從弟祕書 丞承業、武陟尉徐楚璧是正文字。懷素奏祕書少監 盧俌、崔沔為修圖書副使,祕書郎田可封、康子元為 判官。然懷素不善著述,未能有所緒別。」 按《儒學褚 無量傳》,「開元五年,帝幸東都。初,內府舊書,自高宗時 藏宮中,甲乙叢倒,無量建請繕錄補第,以廣祕籍。天 子詔於東都乾元殿東廂部彙整,比無量為之使,因」 表聞喜尉盧僎、江陽尉陸去泰、左監門率府胄曹參 軍王擇從、武陟尉徐楚璧分部讎定,衛尉設次,光祿 給食。又詔祕書省司經局、昭文、崇文二館更相檢讎, 采天下遺書以益闕文。不數年,四庫完治,帝詔群臣 觀書,賜無量等帛有差。無量又言:「貞觀御書皆宰相 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請與宰相聯」名跋尾,不從。 按《韋述傳》,開元初,馬懷素奏述與諸儒,即祕書續七 志, 五年而成。劉彥直一作彥真

按:《舊唐書經籍志序》:「四部書成上之。上令百官入乾 元殿東廊觀之,無不駭其廣博。」

按《唐六典》:「集賢書院知書官八人,開元五年置。注唐 圖籍,在祕書令,祕書、弘文史館、司經、崇文皆有之。集 賢所寫,皆御本書四部,分四庫、四庫書,兩京各一本, 共二萬五千九百六十卷,寫以益州麻紙。每庫二人, 知寫書出納名目次序,以備檢討。」

開元六年,以乾元殿更號「麗正修書院」,改修書官為 麗正殿學士。復詔褚無量纂續前功。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六年十一月辛卯,至自東都。 修書事不載。 按《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注:「開元六年, 乾元殿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檢校官,改修書官 為麗正殿學士。」 按《藝文志》:元宗幸東都,還京師,遷 書東宮麗正殿,置修書院於著作院後,大明宮光順 門外,東都明福門外,皆創集賢書院,學士通籍出入。 既而「太府月給蜀都麻紙五千番,季給上谷墨三百 三十六丸,歲給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兔千五百 皮為筆材。」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 《史》《子》《集》四庫,其本有正有副,軸帶帙籤,皆異色以別 之。六典云有紅綠碧白牙籤為分別 按《儒學褚無量傳》:「帝西還,徙 書麗正殿,更以修書學士為麗正殿直學士,比京官 預朝會。復詔無量就麗正纂續前功。」

開元七年,詔皇子、諸王入學齒胄,謁先聖,褚無量講 經,弘文、崇文二館置校書郎。詔「公卿士庶之家,所有 異書,官借繕寫。」以元行沖綜理祕書。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 學齒胄,賜陪位官及學生帛,講經等事不載。 按《禮 樂志》:開元七年,皇太子齒胄於學,謁先聖,詔宋璟亞 獻,蘇頲終獻。臨享,天子思齒胄義,乃詔三獻皆用胄 子,祀先聖如釋奠。右散騎常侍褚無量講《孝經》《禮記· 文王世子篇》。 按《元宗三十子傳》:「太子瑛,開元三年 立為皇太子。七年,詔太子諸王入國學行齒胄禮,太 常擇日謁孔子,太子獻。詔右散騎常侍褚無量執經, 群臣學官諸生以差賜帛。」 按《儒學褚無量傳》:「開元 七年,太子齒胄於學,詔無量升坐講勸,百官觀禮,厚 賚賜。」 按《百官志》:「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校書郎 二人,從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刋正錯謬。凡學生」教授、 考試,如國子之制。崇文館學士二人,掌經籍圖書,教 授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校書郎二人,從九品下。 掌校理書籍。

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上元二年,避太子名,改曰崇文館。有學士、直學士及讎校,皆無常員。無其人,則庶子領館事。開元七年,改讎校曰校書郎。

按《舊唐書經籍志》:「開元七年,詔公卿士庶之家,所有 異書,官借繕寫。」

按《唐會要》:開元七年九月敕令麗正殿寫四庫書,各 於本庫,每部別為目錄。有與《四庫》書名不類者,依劉 歆《七略》排為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