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遣使賜太宗御書及九經書疏。三史藏于廟。令本 州選儒生講說。按經史之賜本紀作元年列傳作二年並存之以備參考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詔:「讀非聖之書者嚴譴之。已鏤 板文集,擇官詳看,可者錄奏。」九月,召寧王元渥等於 龍圖閣觀《書目》。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春正月庚午,詔讀 非聖之書及屬辭泛靡者,皆嚴譴之。已鏤板,文集令 轉運司擇官詳看,可者錄奏。」

按《玉海》。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丁丑。召寧王元渥等於 龍圖閣觀書目。」

大中祥符三年,建龍圖閣成,奉太宗御書及置四部 書籍,召近臣觀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龍圖閣,大中祥 符中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 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 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 士、待制、直閣等官。學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鎬為 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召近臣觀龍 圖閣太宗御書及四部書籍。又至閣西觀畫,命馬知 節評之,書凡三萬六千三百八十卷。」崇文院、龍圖閣 皆有四部書。

大中祥符四年,召丁謂、李宗諤等觀內殿書。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四年十 月「戊辰。召修玉清宮使丁謂、李宗諤觀內殿御書。因 命宴。」上作《觀書詩》賜謂等。

大中祥符五年,作《崇儒術》「《為君難》《為臣不易》」二論,刻 石國學。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辛酉,作《崇儒 術論》,刻石國學。」 按《陳彭年傳》:「真宗謂之曰:『儒術污 隆,其應實大,國家崇替,何莫由斯。故秦衰則經籍道 息,漢盛則學校興行。其後命歷迭改,而風教一揆,有 唐文物最盛,朱梁而下,王風寖微,太祖、太宗丕變敝 俗,崇尚斯文。朕獲紹先業,謹導聖訓,禮樂交舉,儒術 化成,實二后垂裕之所致也。又,君之難,由乎聽受,臣 之不易,在乎忠直。其君以寬大接下,臣以誠明奉上, 君臣之心,皆歸于正,直道而行,至公相遇。此天下之 達理,先王之成憲,猶指諸掌,孰謂難哉』!」彭年曰:「陛下 聖言精詣,足使天下知訓。伏願躬演睿思,著之篇翰。」 真宗為製《崇儒術》,《為君難、為臣不易》二論示之。彭年 復請示輔臣,刻石國子監。

大中祥符六年正月,賜王旦已下《龍圖閣書籍圖畫 目》《六閣圖書贊》。十一月,賜御史臺經史。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賜御 史臺《九經》諸史。」此以本紀居前故不復按月編次 按《玉海》,大中祥符六年正月庚戌,賜王旦已下《龍圖 閣書籍圖畫目》《六閣圖書贊》。 又云:「賜王旦等已下 御製御書《太宗聖文神筆頌》」、《龍圖閣瑞物閣贊》《龍圖 閣六閣圖書贊》《太宗御製御書目錄》《龍圖閣瑞物閣 瑞寶目》《龍圖閣書籍圖畫目》《響石銘》《太湖石銘》共八 軸,並石本,從所請也。 又云:「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 癸丑」,賜御史臺《九經》《三史》《三國志》《晉書》。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登太清樓觀書。六月,始讀《十一 經》、十九史,各賦詩三章。九月重校《九經》刻本。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三 月八日癸巳。賞花宴于後苑。登太清樓觀書。特召知 雜御史預會。帝作御製賞花、《觀書》二詩。從臣畢賦。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先是上每著詩 歌。間令輔臣、宗室、兩制館閣屬和。而資政殿、龍圖閣 學士、待制和尤多。至是遍詠經史。各賦詩三章。三司 諫官、御史或預賡載。其大禮成及酺會,則百僚並賦。 王旦等曰:「陛下非惟多聞廣記,皆取其規鑒。其讀《十 一經》也,起七年六月庚辰,成于八年閏六月癸巳;其 讀十九史也,起八年七月辛未,成于天禧元年二月 辛未。九月。」易《詩》重刻板本,仍命陳彭年、馮元校定。自 後《九經》及《釋文》有訛缺者,皆重校刻板。

大中祥符八年正月,以監書賜昭應宮。四月,遷書于 崇文外院。十月,試選人入館校勘。十二月,命王欽若 等提點抄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藝文志》:真宗時命三館 寫四部書二本。置禁中之龍圖閣及後苑之太清樓。 而玉宸殿、四門殿亦各有書萬餘卷。又以祕閣地隘。 分內藏西庫以廣之。其右文之意亦云至矣。已而王 宮火,延及崇文祕閣,書多煨燼。其僅存者遷于右掖 門外,謂之崇文外院。命重寫書籍。選官詳覆校勘。常 以參知政事一人領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八年正月丁亥,以監書賜昭應宮。 二月辛酉,又賜聖製文集。十月丙午,以丁珙為館閣 校勘,令流內銓選有文學者赴館閣校勘群書。十二 月甲辰,命樞密使王欽若提點抄寫三館祕閣書籍, 翰林學士陳彭年副之。初,館閣以其夏四月壬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