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撰;《急就章》二卷,崔浩撰;《急就章》三卷,豆盧氏撰; 《吳章》二卷,陸機撰;《小學篇》一卷,晉下邳內史王 義撰;《小學》九卷,楊方撰;《始學》一卷、 《勸學》一卷, 蔡邕撰;有司馬相如《凡將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崔 「援《飛龍篇》、蔡邕《聖皇篇》《黃初篇》《吳章篇》、蔡邕《女史篇》, 合八卷。又《幼學》二卷,朱育撰;《始學》十二卷,吳郎中項 峻撰;《月儀》十二卷,亡;《發蒙記》一卷,晉著作郎束晰 撰;《啟蒙記》三卷,晉散騎常侍顧愷之撰;《啟疑記》 三卷,顧愷之撰;《千字文》一卷,梁給事郎周興嗣撰; 《千字文》一卷,梁國子祭酒蕭子雲注;《千字文》一 卷,胡肅注;《篆書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草書千字文》一卷, 《古今字詁》三卷,張揖撰。梁有《難 字》一卷,《錯誤字》一卷,並張揖撰;《異字》二卷,朱育撰;《字 屬》一卷,賈魴撰;《亡雜字解詁》四卷,魏掖庭右丞周 氏撰;梁有《解文字》七卷,周成撰;《字義訓音》六卷;《古今 字苑》十卷,曹侯彥撰;《亡雜字指》一卷,後漢太子中」 庶子郭顯卿撰;《字指》二卷,晉朝議大夫李肜撰;梁 有《單行字》四卷,李肜撰;又《字偶》五卷,亡《說文》十五 卷,許慎撰;梁有《演說文》一卷,庾儼默注;亡《說文音 隱》四卷 ;《字林》七卷,晉弦令呂忱撰;《字林音義》五 卷,宋揚州督護吳恭撰;《古今字書》十卷, 《字書》三 卷, 《字書》十卷, 《字統》二十一卷,楊承慶撰;《玉篇》 三十一卷,陳左將軍顧野王撰;《字類敘評》三卷,侯 洪泊撰;《要字苑》一卷,宋豫章太守謝康樂撰;梁有 《常用字訓》一卷,殷仲堪撰;《要用字對誤》四卷,梁輕車 參軍鄒誕生撰;《亡要用雜字》三卷,鄒里撰;梁有《文 字要記》三卷,王義撰;《亡俗語難字》一卷,祕書少監 王劭撰;《雜字要》三卷,密州行參軍李少通撰;《文 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貞 處士阮孝緒撰;《今字辯疑》三卷,李少通撰;《異字 同音》一卷。梁有《釋字同音》三卷,宋散騎常侍吉文甫 撰;《字宗》三卷,薛立撰;《文字譜》一卷。梁有《古今文 字序》一卷,劉歊撰;《文字通略》一卷,焦子明撰;《亡文 字辯嫌》一卷,彭立撰;《辯字》一卷,戴規撰;《雜字音》 一卷, 《借音字》一卷, 「《音書考源》一卷, 《聲韻》四十 一卷,周研撰;《聲類》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韻集》 十卷, 《韻集》六卷,晉安復令呂靜撰;《四聲韻林》二 十八卷,張諒撰;《韻集》八卷,段弘撰;《群玉典韻》五 卷,梁有《文章音韻》二卷,王該撰;又《五音韻》五卷,亡 《韻略》一卷,楊休之撰;《修續音韻決疑》十四卷,李概 撰;《纂韻鈔》十卷, 《四聲指歸》一卷」,劉善經撰;《四 聲》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約撰;《四聲韻略》十三卷,夏 侯詠撰;《音譜》四卷,李概撰;《韻英》三卷,釋靜洪撰; 《通俗文》一卷,服虔撰;《訓俗文字略》一卷,後齊黃 門郎顏之推撰;《證俗音字略》六卷,梁有《詁幼》二卷, 顏延之撰;《廣詁幼》一卷,宋給事中荀楷撰;《亡文字 音》七卷,晉蕩昌長王延撰;梁有《纂文》三卷,亡。「《翻真 語》一卷,王延撰;《真言鑒誡》一卷, 《字書音同異》一 卷, 《敘同音義》三卷, 《河洛語音》一卷,王長孫撰; 《國語》十五卷, 《國語》十卷, 《鮮卑語》五卷, 《國語物 名》四卷,後魏侯伏侯可悉陵撰;《國語真歌》十卷, 《國語雜物名》三卷,侯伏侯可悉陵撰;《國語十八傳》 一卷, 《國語御歌》十一卷, 《鮮卑語》十卷, 《國語號 令》四卷, 《國語雜文》十五卷, 《鮮卑號令》一卷,周武 帝撰;《雜號令》一卷 ;《古文官書》一卷,後漢議郎衛 敬仲撰;《古今奇字》一卷,郭顯卿撰;《六文書》一卷, 《四體書勢》一卷,晉長水校尉衛恆撰;《雜體書》九 卷,釋正度撰;《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卷 ;《古今篆 隸雜字體》一卷,蕭子政撰;《古今文等書》一卷, 《篆 隸雜體書》二卷, 《文字圖》二卷」, 《古今字圖雜錄》一 卷,祕書學士曹憲撰;《婆羅門書》一卷,梁有《扶南胡 書》一卷,《外國書》四卷, 秦皇東巡,會稽,《刻石文》一 卷, 一字石經;《周易》一卷,梁有三卷,一字石經。《尚 書》六卷,梁有今字石經;《鄭氏尚書》八卷,亡 一字石 經。《魯詩》六卷,梁有《毛詩》二卷,亡一字石經;《儀禮》九 卷, 一字石經。《春秋》一卷,梁有一卷,一字石經。《公 羊傳》九卷, 一字石經。《論語》一卷,梁有二卷,一字 石經。《典論》一卷, 三字石經。《尚書》九卷,梁有十三卷, 三字石經《尚書》五卷, 三字石經。《春秋》三卷,梁有 十二卷。

右一百八部,四百四十七卷。通計亡書,合一百三十五部,五百六十九卷。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謂書字,名不正則言不順,言 不順則事不成。說者以為書之所起,起自黃帝、蒼頡。 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 書,故有象形、諧聲、會意、轉注、假借、處事六義之別。古 者童子示而不誑,六年教之,數與方名,十歲入小學 學《書》,計二十而冠,始習先王之道,故能成其德而任 事。然自蒼頡訖于漢初,《書經》五變:一曰古文,即蒼頡 所作;二曰大篆,周宣王時史籀所作;三曰小篆,秦時 李斯所作;四曰隸書,程邈所作;五曰草書,漢初作。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