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典籍皆為板本。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 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 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 以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 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 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 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纔 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 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 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 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 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黏,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 自落,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前世藏書分隸數處,蓋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館祕閣 凡四處藏書,然同在崇文院,其間官書多為人盜竊, 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中,置編校官八員,雜讎四 館書給吏百人,悉以黃紙為大冊寫之。自此私家不 敢輒藏校讎累年,僅能終昭文一館之書而罷。 宋宣獻博學,喜藏異書,皆手自校讎,常謂校書如埽 塵,一面埽,一面生。故有一書每三四校猶有脫謬。 《石林燕語》:「熙寧以前,以詩賦取士,學者無不先遍讀 五經。」余見前輩雖無科名人亦多能雜舉五經,蓋自 幼學時習之爾,故終老不忘,自改經術。人之教子者, 往往便以一經授之,他經縱讀,亦不能精,其教之者, 亦未必能皆讀五經。故雖經書正文,亦率多遺誤。嘗 有教官出《易》題云:「乾為金,坤亦為金」,何也?舉子不能 曉,不免上請。則是出題時偶檢福建本,坤為金字本, 謬,忘其上兩點也。又嘗有秋,試問《井》卦何以無彖,亦 是福建本所遺。

世言雕板印書始馮道,此不然,但監本《五經》板,道為 之爾。柳玭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閱書肆云:「字書小學, 率雕板印紙。」則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今天 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 印板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 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遍天下,正 以其《易》成故也。

《貴耳集》憲聖在南內,愛神怪幻誕等書,郭彖《暌車志》 始出,洪景盧《夷堅志》繼之,唐已有此集三卷。夷姓;堅, 名也。宣和間有奉使高麗者,其國異書甚富,自先秦 以後,晉、唐、隋、梁之書皆有之,不知幾千家、幾千集,蓋 不經兵火,今中祕所藏,未必如此旁搜而博蓄也。 南軒自桂帥入朝,以平日所著之書并奏議講解百 餘冊,裝潢以進。方鋪陳殿陛間,有小黃門忽問:「左司 甚文字許多?」張南軒斥之曰:「教官家治國平天下。」小 黃門答云:「孔夫子道一言可以興邦。」孝宗聞此言亦 笑。東萊修《文鑑》成,獨進一本于上前,滿朝皆未得見, 惟大璫、甘昺有之,公論頗不與。得旨除直祕閣,為中 書陳騤所繳,載于陳之《行狀》。

《搜采異聞錄》:濮安懿王之子宗綽,蓄書七萬卷,始與 英宗偕學於邸,每得異書,必轉以相付。宗綽家本有 《岳陽記》者,皆所賜也。此國史本傳所載,宣和中,其子 淮安郡王仲麋進《目錄》三卷。忠宣公在燕得其中秩。 王云:除監本外,寫本印本書籍目計二萬二千八百 三十六卷。觀一秩之目如是,所謂七萬卷者為不誣 矣。《三館祕府》所未有也。盛哉

國初,承五季亂離之後,所載書籍,印板至少,宜其焚 煬蕩析,了無孑遺。然太平興國中,編次《御覽》,引用一 千六百九十種,其綱目並載於首卷,而雜書古詩賦 又不及具錄。以今考之,無傳者十之七八矣。則是承 平百七年,翻不若極亂之世。姚鉉以大中祥符四年 集《唐文粹》,其序有云:「況今歷代墳籍,略無亡逸。」觀鉉 所類文集。蓋亦多不存。誠為可嘆。

《卻掃編》予所見藏書之富者,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 家,其目至四萬三千卷,而類書之卷帙浩博,如《太平 廣記》之類,皆不在其間,雖祕府之盛,無以踰之。聞之 其子彥朝云,「其先人每得一書,必以廢紙草傳之,又 求別本參較至無差誤,乃繕寫之,必以鄂州蒲圻縣 紙為冊,以其緊慢厚薄得中也。每冊不過三四十葉」, 恐其厚而易壞也。此本專以借人及子弟觀之。又別 寫一本,尤精好,以絹素背之,號「鎮庫書」,非己不得見 也。鎮庫書不能盡有,纔五千餘卷,蓋嘗與宋次道相 約,傳書互置目錄一本,遇所闕則寫寄,故能致多如 此。宣和中,御前置局求書,時彥朝已卒,其子問以鎮 庫書獻,詔特補承務郎,然其副本具在。建炎初間渡 江書盡留雎陽第中,存亡不可知,可惜也。

魏衍者,字昌世,亦彭城人。從無己遊最久,蓋高弟也。 以學行見重于鄉里,自以不能為王氏學,因不事舉 業。家貧甚,未嘗以為戚,唯以經籍自娛。為文章操筆 立成。名所居之居曰「曲肱軒」,自號「曲肱居士。」政和間, 先公守徐,招寘書館,俾余兄弟從其學,時年五十餘